重生1992

重生1992

第401章 困难升级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张俊东找出了一份资料,说道:“晨轩,你说要做芯片,我这些日子,给你找了一些资料,我有同学目前就是在做半导体,我打电话问了他,你看看吧!”

杨晨轩接过资料:“张老师,你还有同学在做这一行?”

“我本来就是学电脑的,这一方面大概还是认识一些人的。”张俊东说着指了指杨晨轩手里的资料:“你先看看!”

杨晨轩翻开资料,大致看了一下。

这一份资料并不多,主要就是针对目前我国研发芯片面临的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就只有一个“研发不出”。

这个结论是有理论支撑的。

首先,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全面落后几代。

其次,全面国产化,在工业、材料等方面,没有相应的技术供应,换句话来说,制造芯片的上游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你要制造芯片,你就得先把上游的问题解决了。

比如制造精密机械,比如化学材料等等。

就算克服千难万苦,有了制造芯片的技术,芯片用来做什么?

芯片的用途很多,航天、军用、以及计算机,但是不管用在哪一方面,都必须要一个集成指令。

什么是集成指令?比如电脑里x86就是集成指令,几乎全世界所有的电脑都是用x86架构;后来手机几乎全部用arm架构。

x86的架构目前在英特尔手里,一直到后来,它只授权给了amd使用,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有授权,也就是说,只有这两家公司有权利用x86的架构,就算你有生产技术,你也不能生产目前电脑上使用的x86架构。

而目前全世界用的win系统,就是针对x86架构研发的,你用其他的架构做cpu是无法使用win系统的。

x86集成指令是什么?就是把软件和硬件连接起来的一个东西。

cpu里面有无数的晶体管,这些晶体管不会思考,只能通电或者断电,也可以说高压或低压,也就是常说的硬件语言0和1。

集成指令就是把这些0和1变成一种运算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cpu里面的晶体管越多,理论上运算速度就越快。

当然,同数量晶体管数量的cpu运算速度快慢和集成指令,也就是架构、指令集是有关系的,你的指令集设计得越合理,能更合理的调动这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亿的晶体管去运算,那运算速度就越快。

后来手机端常用的arm架构和电脑端常用的x86架构就是有区别的,同样多的晶体管,x86运算速度更快,但功耗更大;arm基本就是相反。

所以,x86能在电脑上占据绝对市场,因为电脑有足够的电能供应和扇热空间,而arm则更适合手机上使用。

这样的指令集,我们国家目前是没有,也就是说,我们就算有制造的能力,也没有办法把他应用起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指令集。

就算我们重新研发出一个指令集,那肯定是不符合win系统运行的,那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研发出自己的系统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设计,如果说架构是制作芯片的一个“规则”,那设计就是在这个规则之内,在制造工艺允许的情况下,让晶体管布局更合理,让运算的速度更快,但一个cpu里面,拥有的晶体管是几百万、几千万,后来更是以亿为单位。

这么多的晶体管布局上去,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能用的,必须要实验,晶体管少的时候,可以生产去试错,但晶体管太多了,那就必须要软件来模拟测试。

也就是说,设计出来以后,先用软件运行一次,看看哪个地方有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就修改,直至没有问题,再进行生产。

但这样的软件,国内是没有的。

这是一整套的工程,我们国内目前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杨晨轩看完以后,缓缓合上资料,不得不承认,这个难度比他想象中的又增加了。

“还是要做!”杨晨轩坚定的说道。

张俊东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回答,却又忍不住惊叹和佩服:“晨轩,这可能是一个无底洞,以前我们还只是说制造芯片的工艺,现在我们面对的难题是几何数增加的。”

“系统、集成指令、设计、制造工艺,这任何一项的难度都是世界级的。”

“保守估计,我们要把这些全部攻取下来,至少要十万研究人员。”

这是一个世纪工程,后来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同时拿下这么多的,后来微软、谷歌、苹果是系统;英特尔、arm是架构;高通、某为、三星是设计;台积电、三星是制造;asml是制作光刻机的,而光刻机地光源技术来源米国,镜片来自欧德国,几乎集中了全世界最尖端的技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立制造出光刻机。

这里面有公司占据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比如苹果,自己也设计芯片,有a系列芯片;某为也有研发系统,但确实没有一个公司把这些全部拿下的。

杨晨轩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arm、高通、某为、三星、台积电这一大票的公司干的活全部干了。

到了后来,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来,大概值八万亿左右,五十二万亿华元,这相当于八十六个马雲的财富,用华元算的话,全部换成一百的面值,有五十九万八千吨。

杨晨轩微微摇头:“十万人少了!”

杨晨轩清楚记得,某华的研究人员就有八九万,杨晨轩要干的事情,比某华难度更大,各种研究人员,二十万人都不嫌多。

张俊东说道:“晨轩,这二十万人,最低学历也要大学起,还要很多研究生。”

“目前我国研究生每年招生不到四万,还是各行各业都有,学这方面相关的人,可能不多。”

“我估计,就算把全国这一类的人员全部加起来,有没有二十万都不一定。”

杨晨轩知道,张俊东说的是实话,现在国内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产业,相关的教学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质量,这方面的人才自然也就不会太多。

想要高端的人才,必须要把这些人送出国去进修才行,国外这方面的技术要比国内成熟很多。

杨晨轩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们自己培养。”

张俊东说道:“怎么培养?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我们把全国相关领域最好的老师都请来,那也要有学生愿意来才行,而且这一培养就是三年五年。”

“我不是跟你杠,我只是把这些问题跟你说一下。”

杨晨轩微微颔首:“张老师,我明白,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做了,我们送他们出国留学。”

张俊东心里有些惊讶,抬头看着杨晨轩:“晨轩,你可考虑好了,你要是送人出去留学,可能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现在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往国外跑。”

“他们是想去国外学成归国,给国家做贡献吗?他们就是想出国就不回来了。”

“你要是把他们送出去,他们还能回来?”

“就算有合同也没有用,他们不回来,在我们国内也不能咬他。”

杨晨轩说道:“签合同,国内让他们家人做担保,我在国外成立公司或者成立一个基金,他们要是不回来,我就在国外起诉他们,在国内找他们家人的麻烦。”

“我的底线很简单,把我培养他们的钱还给我,再给百分之三十的违约金。”

张俊东沉默了一下,说道:“这倒是可以,这样一来的话,你要在欧洲、米国都成立公司或者基金才行。”

“为了方便起诉,送去欧洲读书的人,就签欧洲那边的合同,米国的就签米国的合同。”

杨晨轩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也只能这样了。”

这个事情又比杨晨轩想的要复杂了很多,忽然杨晨轩想到了一个可能,看向张俊东:“张老师,你要不要去留学?”

张俊东诧异的看了杨晨轩一眼:“我都三十多了,还留什么学啊?”

杨晨轩说道:“张老师,你去留学,先去给我探探风,最好想办法在国外先给我成立一个公司或者基金,专门和后面出去留学的签合同,给他们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要是那些人敢不回来,就用你成立的公司起诉他们,这公司在国外,起诉起来也方便,我们在国内签合同,跑到国外去打官司,麻烦太多了。”

张俊东读过大学,他的观念还是比较先进的,他也曾羡慕可以出国留学的学生,但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出国留学。

要说不想去,那是不可能的。

但出国留学,张俊东心里还是有太多的羁绊。

当时要从学校离开去杨晨轩那边他就纠结了这么长的时间,现在要去国外,他心里肯定是更犹豫的。

杨晨轩见张俊东犹豫,说道:“张老师,你出去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算上班,依然给你发工资,这些工资可以给你家里当做生活开销,你在国外的开销,公司全部报销。”

张俊东沉默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我考虑一下吧!我这英语水平也不怎么样,出国的话,正常交流可能都是问题。”

这些在杨晨轩看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学学就好了。

不过上一世杨晨轩也没有出过国,对于出国,杨晨轩心里也有一些陌生,如果他是张俊东的话,肯定也会有一些犹豫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