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我是公子韩非

大秦之我是公子韩非

第144章一句话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不过韩非疑心,鲜参却很单纯,直接就把族人和秦军现在在哪告诉了韩非。

此时那批奴隶和军粮正在百里之外,大约有三千秦军在守卫。

按照这些奴隶离蒙骜大营的距离,应该还有两天时间到达蒙骜大营。

虽然截了这批粮食不会让秦军断粮,可却能打击秦军的士气。

思考了片刻,韩非还是决定去把这些粮食抢了。

鲜参的话应该可信,不过蒙骜是不是设了陷阱就不一定了。

要是让韩非来当秦军主将的话,他一定会利用这批粮食做文章。

不过以蒙骜那个老头子的智商,应该想不到这一层。

说做就做,韩非马上就下令五千骑兵跟着韩非出了城。

至于其余的人依旧守在屯留城中。

就在这时候,韩非的肚子突然痛起来,主角卒,全书完。(开个玩笑,不过我现在的肚子真的很痛,下午吃坏东西了,吃了两颗泻立停也没用,算了,忍着码字吧,今天我实在是想不出接下来的剧情了,先写个番外篇吧,后面接着上面的剧情写。)

番外篇:

时间来到五年后。

此时的韩国已经强大到足以与秦赵匹敌的地步。

在这五年里,韩非东征齐国,内吞魏国,西抗秦国,南敌楚国。

现在的韩国再也无人敢小看,就连秦国此时也把韩国看成了大敌。

就连赵国也对这个吞并了魏国的韩国感到恐惧。

尤其是此时赵王堰已经去世,赵国新王登基不过一年多。

新任赵王对旁边这个韩国的恐惧远大于秦国。

因为此时的秦国并没有灭国的战绩,而韩国却把魏国给灭了,并且吞并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更让赵王畏惧的是,就算是韩国成为当世强国,可韩国现在的王,韩非,却一点都没有骄傲自满。

而是联合自己赵国和燕国,一起对抗其余的国家,展现了韩国庞大的野心。

赵王很害怕,害怕赵国亡在自己手里面。

所以在面对秦国要求联合的情况下,直接就同意了秦国使臣的条件。

那就是共分魏地,并且拿下野王,重新把韩国变成七国中最弱的国家。

赵王即便是知道秦国是利用赵国,可他不得不这样办,因为赵国离韩国实在是太近了。

五月,天气并不算太炎热。

也正是在五年前的五月份,赵、魏、韩三国联军在上党之地把秦国杀的大败,损兵二十万。

也正是此战,秦国五年时间都不敢有什么大动作,让三晋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过在这五年里,野心勃勃的韩非居然偷袭魏国大梁,一战灭了魏国。

之后虽然楚国和齐国联军攻杀韩国,可依旧被韩国挡了下来。

随着几年时间过去,韩国早就变成了庞然大物,拥兵四十万。

和秦使谈好了条件,赵国开始集结军队起来。

而这次赵军的统帅自然是武安君李牧了。

然后副将是李牧的万年老搭档司马尚。

李牧对于现在出兵韩国,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而是觉得最好是坐山观虎斗。

不过秦国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单独一个人去攻打韩国。

时间来到了五月末,秦、赵、齐三国共同发兵攻打韩国。

秦国发兵三十万攻打韩国前线野王,赵国发兵三十万攻打韩国的濮阳城。

齐国发兵二十万,攻打韩国的定陶。

这三个地方都是韩国驻扎重兵的地方,同时也是韩国的门户。

只要这三个地方其中一个被攻打下来,那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到新郑城下。

此时的韩非在这三国刚刚出兵的时候就得到消息了。

这三国中赵国的李牧,秦国的王翦都是不好对付的人物。

只有齐国的那位将军是没听说过名字的,不过是姓田,看起来应该是齐国王室。

这三座城中,防备秦国的军队人数最多,有十万大军。

而防备赵国的有五万大军,防备齐国的有三万大军。

在得知这三国出兵的人数,韩非直接拍出了八万大军支援前线。

其中赵国那边增援五万,齐国那边增援三万。

至于秦国那边韩非并没有增兵。

韩非现在还留了十四万大军在新郑,为的就是防备楚国。

万一楚国想要趁火打劫,那现在的韩国也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不过在派出援兵后,韩非就让使者去出使燕国和楚国。

如果能说服这两国中的一国出兵的话,那现在的局势就要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