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奇葩

文艺界奇葩

第四二一章 曹家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这是谁家的小孩儿,怎么倒在家门口了!”

庄言迷迷糊糊间听到一道嘹亮的声音,大概是个中年妇女。他感觉自己是趴在地上的,被人一拨弄,整个人又翻了个身。

一直手凑到他鼻子下面。

“呼,还是活的,祥子,你进去喊太太。”

没过一会儿,嘈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怎了?”太太走了出来,见到地上的庄言,有些惊讶。

“清早上刚出来扫院子就见到地上趴了这么个人,看模样年岁不大,许是城外闹饥荒逃进来的。这年日,庄稼人日子都不好过,背井离乡,死在外面的是时有的事情。太太向来在城里,没见过外面的样子,之前我老头子没死的时候,也经常去乡下……”

那个嘹亮的声音喋喋不休,庄言听不到重点,想要睁开眼睛,却发现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

那个太太等妇女说了半天,终于开口,“抬进来吧,叫人弄点吃的给他。”

“太太,这善心可不好发呢!”嘹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我知道太太您菩萨心肠,可是要救人却不太妥当……”

“不用说了,抬进去吧,等老爷回来,我与他说。”太太打断了妇人的话,语气不容置疑。

“祥子你来抬他。”

“哦。”

庄言感觉被人被人抱在怀里,然后又被放在一个柔软的地方,应该是一张床。

“我去弄点吃的给他,你在这看着,别让他死了。”

……

不知道过了多久,庄言悠悠醒来,第一眼就看到坐在旁边的祥子。

看到庄言醒来,祥子瞪大了眼睛,“你醒了!”

说完这话,他就起身走了,“我去喊太太。”

看到祥子走了,庄言半坐起来,环视了一圈,他所在的地方是个小房间,身子下面躺的是个木板床。

搜索了一下记忆,庄言大概已经确定了自己身处何处,祥子口中的“太太”应该就是曹太太,那么之前那个嘹亮的声音的主人应该就是高妈。

在曹家的日子,算是祥子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曹先生一家对他都很好,书里面写的,曹先生撑起了一片小小的绿洲,而祥子就在这片绿洲中找到了安稳和幸福。

曹先生是共dang,是社会主义人,当时看到这一处的时候,大概也清楚老舍是为了向社会主义靠拢,而且当年wenge开始的时候,老舍也是积极响应的那一批人。不过后来老舍的结局并不好,典型的你想靠拢,别人不给你靠拢,当时的运动跟他想象的运动根本不是一回事。

曹先生这个角色是老舍心中的某种寄托,也是整本书美好的缩影。

自己竟然稀里糊涂地进了曹家,庄言拍了拍额头,这倒是意外之喜。

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衣衫破烂,手指甲里面都是污泥,要说年纪,应该是不大,不过具体多少岁,没有镜子他也不好判断。

祥子走了没一会儿,门外传来脚步声,不止一个人。

人还没进来,就听到高妈的声音,“我就说嘛,贱命好活,一碗米汤下去准好。”

声音刚到庄言的耳朵,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就跨门进来,应该就是高妈。

都叫她高妈,不过她年纪应该不大,这个时代的人看起来显老,不过能看得出来,这个高妈比虎妞还要年轻一些,嗓门倒也比虎妞还要高一些。

他看着高妈,高妈也看着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高妈拍了拍手,“前边躺着的时候没看出来,现在醒了倒看出来几分俊俏模样。”

后面祥子和一个年轻女人也走了进来,这位应该就是曹太太了。

“好了?”曹太太看着庄言,关心地问。

庄言点了点头,“好了。”

高妈在旁边笑道,“原来会说话,刚才进来直愣愣看着我,我还以为是个哑巴呢。”

曹太太没理会高妈,又问庄言,“你叫什么?家住哪儿?可有父母?”

庄言摇了摇头,“不记得了。”

曹太太皱了皱眉毛,连名字都不记得了,事情可不好办。

“小子,别看我家太太有善心,你定是唬人的,想要装傻卖痴赖在这里。”

“高妈,别说了。”曹太太忍受不了高妈的聒噪,轻喝了一句。

高妈瘪了瘪嘴,也没再说话。

曹太太又转头看向庄言,“什么都不记得了么?”

庄言懵懂地摇了摇头,他其实并未撒谎,毕竟对于自己现在这个身份,他一无所知。

曹太太沉吟起来,祥子他们这些下人都在旁边默不作声,等着主家太太做出决定。

祥子看着坐在自己床上的半大少年,心里有些嘀咕,太太不应该发这样的善心,虽然这孩子确实可怜,但是现在这个世道可怜的人太多。

曹先生没事的时候喜欢念些文章,祥子跟他一起时间久了,也记下了一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一次,曹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问祥子知不知道意思,祥子只能呆呆的摇头,他甚至不知道曹先生说的是哪些字儿。

见祥子摇头,也在曹先生意料之内,他自顾自地给祥子解释,而祥子也懵懵懂懂的记住了。

其实曹先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只不过在祥子眼中却成了圣人,只因为他见过的好人太少,所以见到了曹先生就把他当了圣人。

“留下来在院子里做工吧,要是想起来,你再走。只是工钱,我给不了你,吃的住的你不用担心,若是想走了,随时可以走。”

如果庄言是个壮年男子,曹太太定不会留他下来,这样不知底细的人,留在家里,总会有出祸端的可能。

但是眼前这孩子不同,他才十三四岁的样子,不像是个会害人的,而且正如高妈所说,他长得确实俊秀。

不论在哪个年代,长得好看都是一个优势,人们往往喜欢把长得好看的人往好人那一边归。

而曹太太的做法无疑是最合适的,十三岁的孩子,干些杂活总是可以的,反正不费工钱,只管吃住便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