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的自我救赎

贾如的自我救赎

第10章 emmm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10月18日,章莹颖案曝出了新的细节,听后令人心惊肉跳。

检方得到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证词。这个证词,来源于一名罪犯。

这名罪犯和章莹颖案嫌犯克里斯滕森关押在一个监狱,就住在其隔壁房间。

别再花冤枉钱,这样的翡翠手镯,这上面只...

广告

作为执法机构的线人,他从克里斯滕森口中得到了一个重要情况:

案发时,克里斯滕斯向章莹颖出示了警徽,冒充警察诱拐她上了车!

始料未及!

如此一来,章莹颖案当时的很多细节——尤其她作为一个有一定防范意识的成年人,为什么会上陌生人的车,就容易解释了。

——出于对警察的信任!

一个人在焦灼的状态下,面临迟到、违约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时候突然出现一个警察,表示愿意帮忙,是很容易接受的。

当时章莹颖要见人谈事情,因为乘车不太方便,有可能迟到,这才上了克里斯滕森的车。

如果没有这种心理负担,时间很宽松、没别的事情,别说克里斯滕森只是出示一个警徽,就是身穿警服,章莹颖也未必会上车。

面临违约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警徽的“权威性”和“安全感”,让章莹颖放松了警惕。

克里斯滕森

这个时候,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客观权衡轻重:到底是违约带来的问题严重,还是安全风险带来的问题严重?

人的耐受能力如果强一点——直接点说,就是没心没肺、死皮赖脸一点,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违个约、迟个到算什么?安全最重要!

可是,对耐受能力差的人来说,这是要付出心理成本的。

经常如此,会有人说他“没素质”“不绅士”“乏信用”……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形象。

越是高素质的人——比如章莹颖是访问学者——越在乎自己的形象。

但恰恰是这一点害了她。

这个最新细节,也足以证明:此案刚刚发生时,很多人对她的质疑,都是错的!

是她缺乏社会经验,随随便便上陌生人的车吗?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克里斯滕森怀有戒备心理,才迫使后者不得不亮出了“警徽”。

警徽是嫌犯的“撒手锏”,说明他是早有预谋、早有准备的。

“警徽”的出现,冲破了章莹颖最后的心理防线。

换了别人,哪怕他再有社会经验,在如此精心设计、耐心等待的圈套之下,也很难幸免。

首先,圈套是精心设计的,嫌犯寻找、跟踪目标,已经很久了。

他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猎物对此,却一无所知——你再聪明、再有经验,也难防暗箭。

其次,嫌犯是相当有耐心的。他等待了多日之后,可能错失了很多次机会,恰巧这一次,章莹颖面临迟到的风险,心理相对焦躁,这种心理加上精心设计的圈套,让嫌犯终于得逞。

警徽,代表公权力,代表权威,它是如何落入克里斯滕森之手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美国检方,是否该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

这也警示我们,公权力的标志,未必真的代表公权力;可能被私藏,可能被滥用。保持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