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赵元勋

大赵元勋

第74章集资办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董何不知道的是,陈谦提的这个所谓学田,那是大有来头的。

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之久,自汉代以来便大兴教育。

但是教育的经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尤其是地方教育的发展。

后来一直到了宋仁宗之时,才出现了这种学田制度。

用来供给地方学校的开支用度,并且从此以后成为了定例。

这是一个得到了验证的成熟制度,陈谦之前想到学校的时候,便立刻想到了这个。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最终定下了方案。

陈谦离开董家之后,立刻便去到县衙,找到了县令郑汲,寻求他的支持。

进县衙之时,刚好与魏通打了个照面。

陈谦是有礼貌的打了个招呼,但对方却理都没理。

如果不是已经得到了王重提点的话,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但现在他是明白了,所以,压根也就不在意。

就在前两天,整个高柳县的吏员,基本上都经过了一番调整。

并不单单只是其他四乡的啬夫。

从这一点来看,郑汲这一次的手笔比较大。

据说,魏通这一次是伤筋动骨了,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如今,他在县里尤其是县衙之中说话,也没有那么管用了。

当然,这对于陈谦来说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就意味着自己要办什么事情,都将会更加容易一些。

很快,他便见到了郑汲。

此时的郑汲与当初相比,可谓是判若两人了。

毕竟,如今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县令,手中有权力在,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似的。

而他能够实现这一切,自然与陈谦的得力有很大关系。

所以,他对于陈谦便另眼相看了。

“你来了!正好,我还打算派人去找你过来呢!”郑汲见到他进来,笑着说道。

“郑公可是有事吩咐?”陈谦行了一礼,问道。

“倒也没有太大的事情,只是最近县中调整了不少吏员,想听听你有什么看法。本来,我是打算让你入县衙中做事的。但想到你当上啬夫还不到一年,提升太快未免让人非议。”郑汲言道。

看起来,郑汲倒是没有忘记陈谦的好处,想着让他升一步。

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当然是好事了。

毕竟,在乡里为吏与在县衙为吏,那性质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这就好比京官与地方官的差别似的。

但他说的也对,自己毕竟才当了半年多乡啬夫呢。

所以,陈谦连忙说道:“多谢郑公抬爱!属下如今连乡里的事都还未做好,贸然入县衙之中的话,恐怕只会误了您的事情!更有损您的官声!”

郑汲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怕落得一个任人唯亲的坏名声。

“对了,你今日前来有何事?”

“是这样,属下考虑到乡里孩童年幼散漫,多是四处游荡闲玩。便想在乡里修一所乡庠,以便让孩童们可以入学启蒙,学习圣人之道!”陈谦躬身道。

闻言,郑汲不由的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并没有立刻回答。

过了一会儿,这才说道:“乡里办学,此乃弘扬圣道的善举,本官自无不允之意。但是,你也明白,咱们高柳县钱财不多,若是由县里来办的话,恐怕很难啊!”

他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不是他不同意,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如果真的办好了,他也能够得到一个推广教化的美名不是。

尤其是这个推广圣人之道的名声,对于他在朝廷诸公面前,那可是大大加分的。

终究,天下为官的,有几个不是读书人,有几个不是自号圣人门下呢。

“属下也明白郑公的难处,但这终究是一件大事。以我们乡里之力,实在难以一力承担!故此,属下与董公商量了一下之后,拟议了一个初步方案,希望您能够应允!”陈谦见状,忙道。

“哦!既是如此,快说来听听!”一听有方案了,郑汲十分高兴,立刻示意他说下去。

于是,陈谦便将与董何商量的那套给搬了出来。

大致的意思么,还是和之前修渠类似,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家一起集资办学校。

听完整个方案之后,郑汲沉吟了一会儿。

最终点头道:“你的这个提议很好!嗯,关于钱的问题,这样吧!我定下一半,并且日后成定例,每年从县衙中支取!”

县衙出一半的话,剩下的就得由水阳乡自己筹集了。

相对来说,这个东西比修渠可能要容易一些,因为工程比较小。

更何况,有了那些学田保证,学校的运转应该能够一直维持下去。

“除此之外,我再免掉学田的那些税收。这样,学田所产便可以全部归乡庠所用了!”顿了顿,郑汲接着说道。

听到这个,陈谦立刻眼前一亮。

以学田的规模,如果能够不收税的话,用来支撑乡庠的运转是不会有问题的。

“属下替水阳乡百姓谢过县令之德!”陈谦忙躬身感谢。

“快快免礼,这是本官应办之事!唉,如果县中吏员,皆如你这般能干的话,本官要轻松多少啊!”郑汲笑道。

此事便这样商量妥当了,之后,陈谦便又赶到了董家。

这一回,两人一起去拜访水阳乡的那些富户乡绅们。

对于说捐资出钱的事情,尤其是为了办学,大家都是没有意见的。

相比起修渠来说,他们反而是更加愿意做这事,尤其是一些从商的人。

所以,钱很快便筹集了不少。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兴办学校了。

“办乡庠的地点,晚辈已经考虑过了,还是放在咱们临水里比较好。里东有一座大宅院空着,主人早已经是搬到晋阳去了,一直没有卖掉。咱们正好买了过来,可以直接拿来用!”路上,陈谦与董何商议道。

“这个主意甚好!就按你说的办吧!至于你说的先生的问题,便交给老夫去办吧!我熟识的一些人中,颇有才学德性上佳,却又不愿为官的人。让他们来教书,怕是再合适不过了!”董何则说到了另一个问题。

两人交谈着,很快便将这件事情给敲定了下来。

随即,陈谦召集了八个里的里长,宣布了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