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演义

大秦帝国演义

第232章校场比武174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虽然是白天,藏书阁里仍然有些暗,尽管屋里通了风不会发生危险,那种干霉味让人闻着极不舒服。

大约过了盏茶工夫,大家适应了屋里的黑暗,屋里的景象也清晣了起来。成行的书架摆放也算整齐,只是每一层书架上的书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掩埋,

除了大至地看到成捆书的轮廓之外,让人无法看到这些书,是竹子做的还是木片做的。

书架上层,书架与书架之间被无数张蛛网连结,大如拇指的蜘蛛,沿着蛛丝经常到别家的网上去窜门。

黑暗潮湿的地方是蚊虫的兹生地,它们吸不到人畜的血,为了觅食必然乱飞乱撞,却鬼使神差地成了蜘蛛的美食。把些蜘蛛们养的又大又肥。

大家踩着落在地上厚厚的灰尘,慢慢地向前走。谁也没有注意蜘蛛们的事。

张黄二位老爷来时,李大人让他们先上二楼,把二楼的书先搬下来,拉回来,因为二层的书大多是史料书。

李大人用的兵策战书在三楼,早就被他用上了,剩下的一楼的书都是些杂科书。

二楼的这些书从秦先祖到近代,一共记载了二十多代大王的丰功伟绩,以及当时创业的艰难。二层搂共八个书架,所有书籍都记载着,各代大王的伟大功绩。

赵大人要写国史,当然要用这一层的书籍。至于第一层的书籍最杂,最乱,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书籍应有尽有。

赵福领着大家缓步上楼,二楼的景象比一楼强些,潮湿也没有一楼重,蛛丝网也少了许多,只是落在书架上的灰尘不比一楼少。

张黄二位老爷找了个遗落在二楼的一个方凳子,把它放在第一个书架前,为了试一下这个凳子是不是够结实,黄大人特地用力摔打了几下。

见这个凳子完好无损后,才又把凳子放在了原处。张老爷抬脚踩在蹬子上,又使劲踩了几下后,确定凳子确实没有问题后人才上了凳子。

黄老爷在下面扶凳子兼传书,赵福和另一个车夫负责用大包袱,将选好的书籍往外运。

张大人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捆书,上面的一层浮尘与书之间断裂开来。

他想把灰尘除掉,手上又没有工具,想把书上的灰尘除掉,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书捆立起来,把灰尘抖落在书架上。

但是这样做会使大量的灰尘溅落,灰尘会落黄大人一身。张大人深吸一口气,决定把灰尘吹掉。

张大人考虑着吹灰,灰尘会向旁边去,不会往下落,卯足了劲的他猛地吸气,自他口中喷出的气流直朝书上的灰尘冲去。

只见书捆上的一片灰雪陡然激起,张大人吹起时没有闭上眼睛,有部分灰尘倒旋,直扑张大人的面门。

那灰尘倒卷着迎面扑来,张大人未闭眼睛,灰尘倒是象长了眼睛似地,钻进他未闭的双眼中。

底下的黄老爷,见他伸手在书架上拿书,以为他接着把书递给他。他一边用脚踏在凳子撑上,一边仰面张开双手准备接书。

谁曾想一阵灰尘突然降落,吓的他本能地闭上了眼睛。饶是如此灰尘落下,弄的他满头满脸全是。

黄大人想躲,又怕张大人摔着,不躲吧一身的腌臜,为了张大人的安全他还是选择了不躲不闪。

凳子上I张大人的处境,并不比黄大人强,他将书捆放回原处,就用手揉眼,眼睛里不适感过去后,他才又一次拿书递给黄老爷。

黄老爷没有迷眼,等那阵灰尘过后他掸了几下身上的灰尘,身上的灰尘抖落了。他见张大人揉眼睛,问他是否下来休息一下。

张大人嫌麻烦,将手里的书递给了黄老爷。黄老爷解开封绳,将书面上的灰尘去掉,验证确实是史书后,才让他继续拿书。

吃了一次亏的张黄二人,找到了避免灰尘飘扬的措施。张老爷见身上脏了,干脆也就不再顾忌了,他用袖子先将书上的浮尘抹掉,然后在书架上轻轻地蹲两下,书上的浮尘大部分都落在了书架上。

半个多时辰后,院里的书堆成小山包,等最后一捆书运出藏书阁后,张黄二人见对方,如同深山里的烧窑工,又象满街乞讨的叫花子。

拿他们比花郎,除了他们的衣服未破烂外,论腌臜程度比叫花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院子里的书装了整整两大车,有些书穿书的绵绳断了,破碎的竹木片乱七八糟地散了一地。

他们只好用包袱包了,回去后再做细致处理。

装完车的时候,那老者也来收钥匙。当他看见众人一身肮脏时,心里有些觉得失职,但是他仍然自嘲地解释道:“实在对不起各位,小老儿有肺病,实在碰不得灰尘,不是小老儿不愿意干。”

张黄二位只是来装书,既便心里有意见也不好指责这老者什么?何况人家有病。张老爷努力扮出个笑脸来道:“老人家不必自责,我们是办差事的,好差事孬差事不都得人去干,要怪只能怨我们的运气不好“。

老者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接过赵福递过来的钥匙。他一言不发默默地把大锁重又挂上锁好,然后头也不回地远去了。

他们见人已走远,赵福和另一位车夫跳上马车,由于车厢里装满书,里面又脏,张黄二位老爷分别和车夫坐在一起。

车夫看看老爷们比他们身上还脏,心里得到些平衡。赵福和黄老爷的车在前,后面的张老爷和另一个车夫同车。

赵福摇动手中的鞭子,马车在御街上走动起来。

黄昏之时,是御街上餐饮商贩上市的旺时。大家看着这两辆车上的人,好象刚从垃圾堆里爬出来似的。

那些人纷纷扭脸掩鼻,有几个年轻女人更是过分,马车过后她们竟然,一个劲地拍打身上。

大家见她们对着过去的马车喊叫,路人投去不一样的目光……

大王下朝后,御撵停在昭阳宫前,刘公公和珠儿侍候大王下撵。

他心里记挂着浩澜明珠的事,下撵后叫上珠儿就要奔御事房天牢,他要亲自御审涉事公公和宫女,希望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刘公公还是希望大王先进昭阳宫,卸下龙袍王冕再去不迟。大王一听刘公公的话有道理,龙袍王冕只有上朝的时候穿,一旦下朝就要脱下来由专职宫女封存保管。

平时在宫里或者御书房大王都是穿便衣的,如今去天牢里探l监,那地方不是人呆的地方。大王不是为了调查案子,他怎去哪种地方。

大王要进宫,珠儿快走几步先进宫,她要先报知王后娘娘。娘娘刚处理完各宫的事务,刚要喝杯茶清醒一下发浑的脑子。

珠儿进宫就喊:“大王驾到,请娘娘接驾。“娘娘一听大王到了,慌忙和珠儿来到宫门前跪下。

她们刚跪好,大王就进宫来了。那王后行跪礼道:“臣妾接驾来迟,望大王宽恕。“

大王一进宫,王后便让玉儿和珠儿给大王备茶。这要放在平时,他下朝后一定在宫里先歇一会儿,然后去御书房处理各地的奏折。

这次有心事,他笑着对娘娘道:“梓童别忙着沏茶了,快让玉儿和珠儿快给本王更衣,本王要珠儿相陪,去一次御事房刑部大牢。“

玉儿和珠儿立即为大王更衣,娘娘见他不在宫中逗留,直接拉开抽屉。

从里面拿出一卷黄绫奏章道:“大王,这是王户部托人交与臣妾的奏章,传本的公公说大王曾暗允他去御书房处理本章,但是他在御书房候了很久,大王却没有去御书房。所以,他就托公公送到昭阳宫里来了。“

大王真钦佩王户部的执着,竞然把本章都能送到昭阳宫。现在说不定他还在等着批复呢,于是接过王后手里的本章,细细阅读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