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命案

大清命案

第132章造访老同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巡抚陈万全派遣盐课提举司提举图力克、管河道道庆去寿阳的事情,也通报到魏伯仁这里了。虽然这样的案子是由地方调查,可是在赈灾捐银的关键当口,郑安滞留在省城,也许会致使寿阳的政务处于停顿状态,所以他必须过问打听一下。

到了陈万全的书房,巡抚大人照例客气地请坐上茶。魏伯仁已经习惯了这套路。他想到授皇命以来几个月,捐银进展缓慢,筹集军粮不足一半,深感对不起皇上。衙门库房银子查询一事,虽然有些收获,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如今针对寿阳,又突然查起命案,势必会给当地赈灾自救造成影响,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更重要的是,派遣了两名不懂刑律的人去查案,究竟是什么意思?

“巡抚大人,今年寿阳受灾之后,正在进行自救,此时知府郑安大人滞留省城,寿阳政务会不会有影响啊?”魏伯仁问道。

陈万全知道魏伯仁与郑安是同窗,虽说来江南省之后没有过多的交往和私情,但毕竟是同窗,肯定会关心郑安一下,甚至不愿意看到郑安有什么事情。巡抚深知郑安,寿阳呆久了也不是好事。他在思考将郑安调离寿阳,盘算着选择一个亲信去寿阳,以免出现更大的问题。目前让沈南代替,只是实施自己的拖延战术。

陈万全深深地叹气道:“实话说吧,郑安在官场多年,虽说常常沉缅笔墨之间,公务也有失查之处,但总体还是不错的。然而寿阳发生中毒死亡命案,郑安考虑寿阳地方政务,只是私信禀报于我,未能按例上报,如今有人状告他失责,本官也有责任。地方政务需能新人执掌,此番原任不在,滞留省城,也是为了让图力克他们没有顾忌,正好彻查,也是让他们历练历练,有事无事,对寿阳都是好事。老朽年事已高,对于处理地方政务深感力不从心,已经上奏朝廷,请求早日告老还乡。”

此番言语,魏伯仁很清楚,陈万全实施的是以退为进,自然就加重了朝廷压力,也正好说明,江南省的事情不好办。魏伯仁在寿阳期间,与沈南见过几次,觉得此人大知若愚,可以一试,如果郑安不在期间,能够配合勘灾调查,或许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知府。于是,魏伯仁觉得让沈南暂时理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陈万全也知道沈南一生胆小怕事,不堪重用,正好便于驾驭。

从巡抚衙门出来,魏伯仁觉得要去探望一下同窗郑安,否则就有旁观看热闹的嫌疑,会令别人说闲话。不管怎样说,自己来到江南省赈灾筹粮,有地方得罪郑安,那也是为皇上效命。如今郑安处于微妙境地,自然要关心一番。

到了郑安府上,苏老六见是魏伯仁大人便赶紧迎入客厅,若是其它官僚郑安嘱咐一律不见。为什么要见魏伯仁呢?因为他是负有皇命的人,他的话可以传到京城甚至皇上耳朵里,所以不得轻视。再说,毕竟是老同学,对他的造访拒之门外,可能会被传为笑柄。

郑安刚完成一副“心经”条幅,便拿出来给魏伯仁看,言语中流露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想法。

“郑兄,一别数年,书法绘画技艺突飞猛进,直追唐宋,非常人能比,前途无量啊。”魏伯仁这番话是出于真心,对他的技艺由衷地表示敬佩。

郑安笑着摆摆手,示意魏伯仁坐下后说道:“俗话说,所以用笔之难,难在笔力刚劲,刚劲非用猛力,使蛮力则僵。要刚柔并济,擅用笔者,笔毫周身有力,可倒可起。魏兄,你不觉得这与做官很像吗?郑某之所以还没有功到笔成,就是缺少其中的要领。”

“郑兄过谦了,当初苏州同窗,能有几人达到你的境界?”魏伯仁说道。

“不然吧,魏兄的政绩便是远超我等。”郑安深深叹气道,“话又要说回来了,你我今日虽然同在地方,毕竟还是不同的,你常年在京城衙门,远离地方事务,不会事务缠身,下来也只是蜻蜓点水,过些日子就回去了。我呢就不同了,地方官不好当啊,管着数十万张口吃饭,难免有吃肉骂娘的事情。种种难事,这些我都得忍受。”

郑安的实话,不免让魏伯仁生出一些同情之心来。地方要员其实心里都清楚,只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如何处置,便是一个学问,这学问恐怕够人学习一辈子。有超脱者,清廉一生;也有近黑者,用权一世;更有身狠者,残暴一时。这郑安究竟属于哪一类,魏伯仁还不很清楚。

“眼下寿阳事件,巡抚大人已经派员重审,郑兄滞留省城,不知有何想法?”魏伯仁既然话已至此,他便切入正题。

郑安眯起眼睛,扫了魏伯仁一下,淡淡地说道:“寿阳案件早就定案,今日之祸,实仍当初本人处理了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王三所致。但这并没有什么,百姓有疑问,官府自然要说明。此番图力克大人去查案,正好为本官解围。”

魏伯仁听说此案之后,想起赵家的三子赵德伦,对赵家也有所打听。然而事实并非郑安所说,其中有很多的谜团,恐怕这也是郑安能够擅自不报的原因所在。为此,他还善意的提醒道:“据魏某所了解,当地对寿阳赵家命案,颇有微辞。想必郑兄也是知道的,既然有所不测的缘由,何必隐匿不报呢?”

魏伯仁的话深深刺激着郑安,可想而知,江南省官场确有很多人希望案件背后有问题,且要查个水落石出。而作为同窗,作为钦差,或许正希望从这件案子里渔翁得利。想到这里,他心有不爽,但仍故作轻松地说道:“寿阳是江南省富庶之地,旁人眼疾手黑,质疑本官已非一日,只要行得正走得稳,有何忧虑?一起普通中毒案,人证物证俱在,不怕重审。魏兄,你是朝廷下派官员,千万不能如地方官员和百姓一般见识。”

“岂敢,岂敢。”魏伯仁既然话已经挑明,郑安还是那样自信,他便觉得不好多言,随后说,“郑兄如今暂居省城,无官一身轻,有空可否请郑兄赏光饮酒一杯?”

郑安摆摆手道:“不必了,眼下郑安是是非之身,不便出门,望魏兄见谅。”

试探了郑安的底细之后,魏伯仁思忖着这起案子会有什么结局,以后自己在江南省的赈灾筹粮事情如何办?

回到衙门后,随从常冬生突然跑过来禀报,有个叫赵德伦的人求见。赵德伦?不就是寿阳赵家的三子吗?他突然要求见必定是为了赵家的人命案。如今正是案件不明,正等待图力克去复查的时候,私自接见命案当事人,是否妥当?不见,赵德伦必然对自己有看法,见了,究竟说些什么?如何表态?

常冬生跟随魏伯仁来到江南省,见过不少的人,几乎都是公事公办,没有私下约见。如今有老板前来,必定是有求于人,他正希望魏大人见面,最好还能收些东西得此便宜,这样的话,下人在江南省的日子也好过些。于是他说:“老爷,我看赵德伦公子人不错,你还是见见他吧。”

魏伯仁有些为难,脑子迅速转动起来,考虑起后果。他想到当时碰到赵德伦时,曾经有过承诺再见,此时他有事前来,如果不见了确实有损面子。想到这里,他让常冬生快请进客厅。

这赵德伦正在省城办事,家兄送信催促他回家,临走时他得知魏大人在省城,便来相见。

见面问候后,魏伯仁询问他有什么事情,赵德伦说:“魏大人,家兄来信告知,近日要在寿阳举办一次赈灾大会,希望筹集更多的银两赈灾,同时也是提振寿阳抗灾的信心,我来就是要告诉魏大人。”

这让魏伯仁很吃惊,原来他不是为了赵家的人命案前来,见面却只字不提,是自己小看了别人。此等时候,赵家倘能考虑到赈灾,让他非常感动。他说:“赵家如此兴深明大义,令魏某感慨不已,请受魏某之礼。”说罢,他拱手向德伦行礼。

赵德伦连忙还礼道:“魏大人不必如此,赈灾仍我赵家的本分,我这就回去了,有机会魏大人到寿阳,德伦一定备下薄酒一杯。”

目送着赵德伦的离去,魏伯仁心里泛起了巨大的波澜,难道赵家真的没有问题?不然,何来底气,如此从容,如此慷慨?现在只能等待寿阳查案的消息了。

其实,赵德伦人虽然老实,却有自己的算盘。他知道魏伯仁是清官,此时找上门谈案子,难免会为难钦差,会让案件处于风口。所以他不愿去打扰他,只是谈及赈灾大会,希望有事情的时候,魏伯仁会因对赵家的好感而放一手。他出门之后,便去找了吴富贵大人,送上银子五百两,此刻自然就谈及了赵家的难处,还得到吴大人写给图力克和道庆的一封信件,急忙离开了省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