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我在乱世做权臣

111、三合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红琴带着绿韵退出去后, 太后立刻与孝帝拉开距离,看向孝帝的目光中仍旧没有惧怕,格外平静的目光细看之下满是轻视, 就像是在看一只突然闹脾气的野猫。

孝帝本就是在盛怒中来到安宁宫,发现太后没有像他预想中的那样, 惊慌失措哭泣求饶,反而用‘孝兴’二字嘲讽他, 更是气得手?在发抖。

“贱人!你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孝帝赤红着双眼大吼。

太后眼中闪过厉色, 脸上反而有了笑意, “陛下这是何意?你就算是有不痛快也不该来朝我发, 后宫那么多......”

孝帝猛得挥剑,锋利的剑刃几乎擦着太后的鼻尖落下, 将太后头上的金簪彻底斩落的同时, 也让太后梳理整齐的发髻彻底散开。

太后万万没想到,孝帝竟然真的敢对她动手。

她双目发直的盯着孝帝手中的剑, 原地僵硬许久, 才双腿发软的跌坐在地上, 连头皮的刺痛?顾不得,怔怔的看着地上被砍到变形的金簪和金簪上缠绕的乌发。

终于见到太后失魂落魄的模样, 孝帝眼中闪过浓浓的畅快。

他将手中的短剑扔在太后身侧,伸出手狠狠的掐着太后的下巴, 逼着太后抬头看他,咬牙切齿的道, “我不是警告过你, 不许对宋佩瑜动手。你还敢设计猎场的野兽暴动,背着我擅自调动腾蛇卫,你知不知道, 你给我惹了多大的麻烦?”

听见宋佩瑜的名字后,太后没有焦距的双眼才逐渐恢复神采,这双逐渐老去的双眼中仍旧满是灵动的色彩,其中的憎恨几乎要顺着眼眶溢出。

“这是你答应我的!”涂着完剔⒌さ乃手抓住孝帝的手腕,手指甲几乎要镶嵌进孝帝皮肉中,“是你答应我,一定会将宋氏连根拔起,我当年才会助你登上皇位。既然你言而无信,就别怪我自己动手!”

孝帝手上吃痛,用力甩开太后的手,扬起手就要往太后脸上打。

太后却丝毫?不畏惧,甚至主动仰起脸,“怎么?如今你登上皇位用不上我了,就想违背当年的

承诺?”

孝帝这个巴掌敢落下来,她就敢让全天下?知道孝帝不孝。

手掌即将贴上太后的脸时,孝帝临时改变姿势,变成抓着太后的衣领,“你是不是真的以为我不敢杀你?”

因为孝帝的力道,双方的脸无限贴近,连彼此的呼吸?能感觉得到。

太后突然一口啐在孝帝脸上,“你不怕你弑父夺位,连父妃?不放过的丑事天下皆知,就尽管杀了我。”

太后的话犹如伏天的冰水兜头盖脸的泼在孝帝身上,不仅让孝帝心头的怒火变成恐惧,还成功唤回孝帝些许理智。

孝帝不后悔弑父夺位,也不后悔当年找上太后,却无比后悔当年刚登基时,明明想要彻底解决太后以绝后患,反倒被这个贱人算计得拿住把柄。

太后立刻发现孝帝脸上的凝滞,她得意扬起嘴角,主动伸出双手搂住孝帝的脖子,在孝帝耳边呢喃,“让哀家想想,你登基后?睡了你父皇多少妃子,先是陈倘耍然后是婉昭仪......甚至连哀家?不放过,陛下在床上的时候?记得一口一个‘母后’,怎么下了床反而不认?”

孝帝狠狠的闭上眼睛。

太后的话像是柄锋利的尖刀,毫不留情的划碎他为自己找的所有理由。

刚开始的陈倘耍确实是太后在算计他。

但后来......

再次被孝帝狠狠推开,太后甚至连生气的念头?提不起来。

‘蠢儿子’十多年过去?没有任何长进,她笑?来不及,为什么要生气?

如果不是孝帝够蠢,她怎么可能在庆帝驾崩后,仍旧尊荣无限,好生生的活到现在?

孝帝居高临下的望着太后,“这些年,除了宋氏突然举族离开洛阳没合你的心意,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你在后宫搅弄风雨的动静,朕?从未计较过。”

“我不信你不知道前朝那些老东西们对赵国使臣的重视,朕恨不得能将建威和宋瑾瑜扒皮抽骨挂在城墙晾干,?能忍得下重奕和宋佩瑜,你难道就不能为朕稍作考虑?”

说到最后,孝帝的语气已经从愤怒变成不解和伤心。

后垂下眼帘,其中非但没有动容,反而满是嘲讽。

要不是孝帝没用,当年让宋氏偷偷溜走,就没有今日之事。

她当然知道前朝那些老东西们对赵国的态度,她还知道,面前这个没用的蠢东西,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压制赵国。

如果她现在不对宋佩瑜动手,以后更不会有机会。

在太后眼中,孝帝已经是将死之人。

她不再与孝帝争论,不是因为她怕了孝帝,而是她连与孝帝争论,?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孝帝也发现了太后的沉默。

但他主动放软态度,要的不是太后的沉默而是要太后的保证。

保证不再擅自对赵国使臣动手。

孝帝不动声色的吸了口气,半蹲在太后面前,伸手去摸太后脸上被他捏出大的红印,“莲儿,我们......”

太后毫不犹豫的拍开孝帝的手。

她本不想与孝帝再多费口舌,但孝帝非要恶心她,“陛下倒是不必为难自己做出这般姿态,你只说哀家不肯为你考虑,难道你为哀家考虑过?”

孝帝眼中极快的闪过喜色。

他以为太后肯理会他,是态度软化的表现。

作为坐拥三千后宫的皇帝,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当女人朝他抱怨的时候,是在恳求他的偏爱,只不过是方式特殊些罢了。

“我怎么没为你考虑?”孝帝不假思索的道,“我如果没为你考虑,会一直不立继后?会......”

太后立刻打断孝帝,“然后你精挑细选,选了个生母恨不得将哀家挫骨扬灰的皇子要立为皇太子。”

“呵”太后嘴角的嘲讽毫不掩饰,“我知道你为什么选五皇子为皇太子,还要选贤妃为继后,你想让贤妃替你杀了哀家。”

孝帝脸上的深情瞬间凝滞。

太后将他的心思猜的分毫不差。

过了最初意乱情迷的几年,或者说自从宋氏举族搬走太后开始发疯后,孝帝就始终?想杀了太后。

只要太后还活着,尤其是行事越来越偏激的太后活着,他做出的那些事就随时有可能被公布出来。

但太后过于敏锐,在发现他动

了杀心后,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她不仅有他弑父的证据,还有他强迫玷污父妃的证据。

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这些证据就会立刻人尽皆知。

孝帝这才发现,他错的可怕。

太后不是没有脑子只会撒泼,唯有靠父皇靠他才能活下去的柔弱女人。而是披着无害外表,实际上心如蛇蝎的女人。

孝帝十分清楚,太后手中的那些证据对于他来说有多致命,只能一退再退,甚至在太后强调自己没有安全感,害怕出宫会被刺杀却没有护卫能及时赶到后,连腾蛇令和福猪令?给了太后。

这些年太后在他的后宫搅弄风雨、为非作歹,孝帝更是看得清清楚楚。

不得不说,在被太后逼着拿出腾蛇令和福猪令后,发现太后的注意力只是短暂的放在京郊大营,然后就将目光又放到后宫上,孝帝深深的松了口气。

他甚至因此冒出过自得、窃喜的情绪。

太后必然是对他有感情,才会在他不再踏入安宁宫后,开始为难他后宫的嫔妃和孩子。

这让孝帝的心不可抑制的柔软了下来。

一夜夫妻百日恩,太后毕竟帮他拿下了皇位,他让太后过得肆意些又怎么了?

正是因为太后和孝帝的各自退让,这么多年来,孝帝和太后才能井水不犯河水的保持平衡。

直到决定要立太子,孝帝才再次想到处理太后的问题。

他就算是再怎么对太后心软,能接受的底线也只是让太后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放肆。

孝帝绝对不允许他驾崩后,太后依旧肆意妄为。

谁知道没有他压着太后,太后会做出什么丑事。

于是,孝帝选了五皇子为皇太子,因为五皇子的母亲贤妃对太后恨之入骨。

等他驾崩,五皇子继承皇位,贤妃绝对不会允许太后风风光光的做太皇太后。

孝帝计划这些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算无遗漏。

此时被太后三言两语之间毫不客气的拆穿,却让孝帝升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扒光衣服的羞窘和恼怒。

他终于意识到,他一直以来的想法?是错的。

什么‘一夜夫妻百日恩’,?是他的一厢情愿。

这给他带来的恼怒,甚至比发现太后背着他计划皇家猎场野兽暴动,又擅自调动腾蛇卫对赵国使臣出手,和三言两语间道破他选中五皇子为太子的理由,更让孝帝恼怒。

恼怒到极致后,孝帝反而越来越清醒。

他已经替太后背下皇家猎场野兽暴动,和调动腾蛇卫对赵国使臣动手的罪名。

就是为了防止太后在毒计不成,反而自己暴露的情况下,生出她不好过就要让别人也不好过的想法。不管不顾的将那些威胁他多年的证据?拿出来,将他也拖下水。

既然已经为捂住太后的嘴付出这么多,就更不能功亏一篑。

等到他寿辰完毕,各国使臣?离开后,他再与这个毒妇好好算账。

孝帝深吸了口气,面无表情的伸出手,“腾蛇令和福猪令。”

他半个字?不想与这个毒妇多说。

太后见孝帝的目光恢复清明,心下也松了口气。

能少与蠢货纠缠,委实是件让人轻松的事。

她从地上站起来,施施然的坐在一旁的摇椅上,语气格外缓慢,每个字?异常清晰,“腾蛇令与福猪令不是你答应我,要给我护身用的东西?难道你作为帝王,还能出尔反尔?”

孝帝勾起嘴角,笑意却不达眼底,“你现在将腾蛇令和福猪令还给我,等赵国使臣离开后,我还会将腾蛇令和福猪令给你。”

太后闭着眼睛躺在摇椅上,别说是回话,连眼皮?没睁开,像是完全忘记屋子里还有第二个人的存在。

孝帝走到摇椅侧边,居高临下的望着太后,视线在太后脆弱的脖颈处停留了格外久的时间。

他身侧的手指数次张开又合上,最后五指收缩紧紧握成拳头背在身后,再开口时,刚平静下来不久的声音已经带上明显的不耐。

“你要是不肯将腾蛇令和福猪令交给我,我就立刻下令让兵部和礼部重新制作京郊大营十二令。”

太后‘唰’得睁开眼睛,语速比孝帝快了一倍不止,“京郊大营十二令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东西。”

孝帝哼笑,“朕是帝王,朕说了算。父皇的玉玺至今?没找到,放眼整个朝堂,还有谁会去提父皇的玉玺?”

太后闭上眼睛掩盖住其中的异色。

这次闭眼后,太后的神情远没有之前平静,孝帝低下头就能看到太后脸上的纠结。

直到孝帝彻底失去耐心,转身朝着门口走去,太后才猛得坐起来,“你真的愿意将腾蛇令和福猪令还给我?”

孝帝背对着太后停下脚步,脸上满是冷漠,语气却软了下去,“朕什么时候答应你的事没有做到?”

正低下头看着衣服上花纹的太后眼中闪过嘲讽。

那可太多了,根本就数不过来的程度。

太后脸上浮现犹豫,过了好半晌,感觉到孝帝正回头看她的时候,她才抿了抿嘴唇,“好吧”

太后起身走向拔步床的内部,从床底的暗格里掏出个木制的小盒子,慢吞吞的走向孝帝。

孝帝负手立在原地,目光忽而开始左右漂移,好像是才发现太后房内的布置不错,想要仔细观察。

无论他的目光如何转动,眼角余光?始终集中在太后手中的小木盒上。

太后在孝帝面前停下,双手递出木盒的时候,脸上的犹豫越来越甚。

看到孝帝来接木盒的手,太后突然收手想要将木盒藏到身后,连手指肚?因为过于用力而变成殷红色。

可惜太后的力气不可能比得过孝帝,还是用尽全力的孝帝。

孝帝拿到木盒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盖子。

盒子底部垫着层金黄色的缎子,上面有两枚被细不可见的丝线固定在缎子上的金属牌子。

正是当年孝帝亲手交给太后的腾蛇令和福猪令。

孝帝将金属牌子连带着明黄色的缎子?从盒子里撕扯下来揣进怀里,然后将空盒子随意扔在地上。

隔着衣服摸到胸前的棱角。孝帝脸上终于浮现来到安宁宫后,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莲儿,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你。”

孝帝走回太后身边,伸手就要去揽太后的腰。

太后往后退了两步,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皆是寒

霜。

看清太后脸上的皱纹,孝帝停下脚步,眼中闪过几不可见的嫌弃,连带着说话的声音?比之前正经了不少。

“母后,儿臣还有事要禀告。”孝帝一板一眼的开口。

太后却从孝帝平静的语气中,察觉到远超过孝帝处于愤怒状态时的恶意,她警惕的望着孝帝,“陛下直说就是。”

“想来母后已经听说,猎场野兽暴动和腾蛇卫的阻拦,虽然没让赵国使臣伤亡,赵国使臣却被吓破胆子,逃去远离洛阳的地方扎营。”

孝帝的目光紧紧盯着太后的眼睛,语速越来越快,“为了能让赵国使臣安心回到洛阳,朕与多位大人商议后,在今日早朝中宣读两道圣旨。”

听闻孝帝说‘没让赵国使臣伤亡’的时候,太后脸上就浮现难以掩饰的愤怒和难堪,比孝帝挥着剑要砍她的时候情绪激动得多。

明知道孝帝不怀好意,太后还是顺着孝帝的话问了下去,“什么圣旨?”

孝帝轻而易举的发现太后无暇掩饰的情绪波动。

他露出个满意的笑容,宁愿先恶心自己,也要恶心太后,“第一封圣旨,燕国会将赵燕边境十五镇移交给赵国。”

太后眼中浮现惊讶,她没想到在赵国使臣队伍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燕国竟然会割十五镇给赵国。

惊讶过后,太后也没升起任何愧疚或者担心的情绪,嘴角反而有嘲讽的弧度转瞬即逝。

割地赔款?是战败才会发生的事。

燕国这副迫不及待在赵国面前滑跪的模样,简直可笑。

正时刻注意太后神色变化的孝帝,立刻捕捉到太后惊讶之后的情绪,刚平息不久的怒火再次熊熊燃烧。

他咬住脸侧的软肉,用疼痛保持理智,望着太后的目光越发专注,连说话的语气?温柔轻缓仿佛情人之间的细语,“第二封圣旨,朕为宋良辞平反,并追封宋良辞为淮宁郡王。”

太后的眼睛猛得瞪大,直奔孝帝身前,牢牢抓住孝帝的前襟,“哪个宋良辞?”

孝帝仿佛听见什么格外好笑的事,发出爽朗清澈的笑声,“还能是哪个宋良辞,当然是让

你恨之入骨的那个宋良辞。”

“不可能!”太后的声音尖利到破音,反而比之前少女般清脆的声音更贴合她的脸。

孝帝终于在太后身上看到他想象中的反应,顿时心情大好,连带着原本的低笑声也变得越来越浑厚。

孝帝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让太后的反应更加癫狂,她踮起脚尖,几乎浑身的力道?集中在双手上,“你骗我!”

“你骗我是不是?”太后突然松开抓着孝帝衣襟的手,改成去捂孝帝的嘴,涂着蔻丹的指甲胡乱在孝帝脸上刮过,“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

这么多年过去,她始终?认定害死她儿子的人是宋良辞。

继续对宋氏不依不饶,甚至对宋佩瑜出手,不过是想让宋良辞死也不得安宁。

她儿子断了香火,就要让宋良辞也断了香火。

她要让宋良辞绝后,连过继?无从过继!

有郡王爵位,宋良辞就会入太庙。

就算宋氏断绝,燕国也会在每年祭祀的时候带上太庙群臣。

孝帝明知道她的恨意,她的决心,还给宋良辞平反,追封郡王......

是不是想要逼死她?

为什么非要与她对着干!

某个瞬间,太后对宋良辞的仇恨完套移到孝帝身上。

孝帝吃痛,猛得将太后推到地上,伸出手指小心翼翼的在脸侧疼痛的地方划过。

淡红色的血丝挂在淡黄色的手指上,不仔细看?不一定能看得到,却气得孝帝的心跳?猛得变快。

孝帝杀气腾腾的看向跌坐在地上的太后。

太后边发出痛苦的嘶哑哀鸣,边双手胡乱捶打地面发泄情绪,九个手指甲最少碎了五个,鲜红的血液与艳丽的蔻丹早已不分彼此。

哪怕面对孝帝挥剑威胁?不为所动的太后,再也不见之间的从容,看上去与疯婆子无异。

孝帝眼中的赤红一点?不比太后少。

他先后退几步与太后彻底拉开距离,才恨恨开口,“要不是赵国拿住野兽暴动和腾蛇卫刺杀赵国使臣的证据,你以为我愿意下这样的圣旨?”

可惜太后已经完全陷入自己的世界里,孝帝根本

就没法从太后几乎没有变化的疯癫反应中,判断出太后有没有将他的话听进去。

“怪不得母后如此开心。”孝帝趁着太后无暇注意他,自顾自的说让自己心情转好的话,“这也能算得上是母后亲自替赵国求来的圣旨。”

......

没等孝帝说几句话,太后就因为无法承受过于激动的情绪倒在地上,口中的哀嚎也变成意义不明的呜咽。

孝帝的目光从太后身上移动到地上的短剑上,眼中闪过雀雀欲试的神采,缓缓迈动脚步。

从屋内传出太后的哀嚎起,太后寝殿外的人就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红琴和刚赶过来的蓝羽。

蓝羽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突然抓住红琴的手臂,“到底是怎么回事?陛下为什么突然来安宁宫发这么大的火!”

“我也不知道”红琴忍下手臂上的疼痛,好脾气的回答蓝羽。

蓝羽却不满意,张嘴就要继续质问,“可......”

红琴竖起手指头放在嘴边,见蓝羽不再说话,才指了指寝殿内。

蓝羽僵硬在原地,眼中闪过各种情绪,恨恨的甩开红琴的手臂,转过头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太后寝殿的位置。

就在蓝羽的耐心又一次耗尽,又要找红琴麻烦的时候,寝殿大门突然被人从里面推开,孝帝负手从里面走出来,大步流星的从跪在地上的蓝羽和红琴身边经过。

蓝羽没见到孝帝刚才发疯的样子,没等孝帝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就迫不及待的从地上爬起来,朝着太后寝殿大开的房门跑去。

红琴特意多等了一下,没听出孝帝的脚步停下来,才也提着裙子追着蓝羽跑进寝殿。

先一步进入寝殿的蓝羽,正坐在地上半抱着浑身抽搐的太后。

她脸上的泪水多得就像是刚被雨水冲刷过似的,就连拿着药瓶的手?止不住的在颤抖。

红琴见状,立刻去找温水,然后从蓝羽手中抢过药瓶将里面的药丸在温水中化开,拿着勺子小心翼翼的喂给太后。

等将半个茶盏的浓苦药汤?给太后喂了下去,红琴才转过头,温声对蓝羽道,“我们先将太后搬到床上去

,你给太后整理下仪容,我收拾下房间,再让宫人进来伺候。”

蓝羽边抽噎边点头,红琴一个指令,她一个行动,满脸心不在焉和后怕。

太后这次抽搐的时间远比上次长,中间甚至昏过去完全失去意识。

直到第二天,太后才在昏迷一天一夜后醒过来,连眼睛却比从前混沌了许多,她转头看向身侧守着的红琴,“我睡了多久?”

“回娘娘的话,现在已经是第二天下午。”红琴垂下眼睫,从太后睁开眼睛后,就察觉到了太后身上沸腾的怒火。

“昨日皇上与哀家说,他在昨天的大朝会中下了两道圣旨......嘶”太后说话间不知不觉的按住身下的床铺,牵动到被包扎的手指,疼得倒吸了口凉气 。

红琴却没在第一时间去关心太后的手指,而是无声跪在地上,低着头专注的望着腰间的花纹。

太后也没关心自己的手指,她看到红琴的反应后,无声闭上眼睛,透明的泪珠顺着眼角无声滑落

那封圣旨是真的,不是做梦。

孝帝真的下旨为宋良辞平反,还追封宋良辞为淮宁郡王。

良久后,床上才再次响起太后沙哑的声音,“绿韵呢?”

红琴握着帕子在脸上摁了摁,闷声道,“绿韵姐姐去了。”

太后从起身,目光深沉的望着红琴,“你来”

红琴膝行靠近太后,抬头望着太后的目光中满是顺从和担忧,与昨日突然冲过来的孝帝要提剑砍人,红琴却不肯离开时望着太后的目光一模一样。

太后突然就失去了废话的心情,她看向正对着拔步床的木桌,对红琴道,“将我手上的戒指按在木桌背部凹陷里,你带着里面的令牌出宫,去弄云胡同的倒数第三户敲门,说是从水乡来探亲的人。”

红琴接过太后扔过来的戒指,仔细将太后的话记在心中。

见红琴乖巧又认真,太后的语速越来越快。

从前?是绿韵替她联系娘家人,如今绿韵没了,按理来说,她应该用蓝羽才是,但太后嫌弃蓝羽冲动易怒,怕蓝羽坏了她的大事。

除了让红琴分别去几

个地方用不同的方式叫门,太后还让红琴传出她病倒的消息,给某些府邸去信,让当家夫人进宫请安。

红琴将太后交代的每个名字?牢牢记在心中,除了昭和大长公主等经常与安宁宫来往的人,还有从未与安宁宫有过来往的夫人。

刚回到庆山行宫,宋佩瑜就知道了安宁宫所发生的一切。

对于皇室猎场的野兽暴动和腾蛇卫刺杀的罪魁祸首?是太后,宋佩瑜早有猜测。

在并非有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孝帝还不至于对他和重奕用出伤敌八百,自损翻倍的招数。

反倒是对他恨之入骨,又拿捏住孝帝的把柄,还为孝帝寻找好替代品的太后,用出这等一石二鸟的计策十分合理。

至于孝帝和太后之间的混乱关系,宋佩瑜只能说是应了那句老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不知道庆帝当年与昭和大长公主苟且的时候,是否有预料到,他驾崩后,他的后宫嫔妃会被儿子‘继承’。

始终将燕国之行当成游玩,对燕国之事毫不关心重奕,在听到安宁宫的事后,忽然对燕宫有了更多的兴趣,还专门找了个人给他讲燕国皇室的故事。

虽然?没有庆帝与昭和大长公主,孝帝和太后的劲爆,但胜在稀奇古怪,比话本子还打发时间。

宋佩瑜有闲的时候,也去与重奕一起听故事,配着他手上名字越来越多的名单,往往能获得十分不错的效果。

在距离孝帝生辰只剩下半个月的时候,愿意接受燕国邀请的国家所派出的使臣大多?到达燕国,并陆续住已经简单修葺完毕的庆山行宫。

其中楚国与西梁本不想赴进燕国的邀请,却在收到永和帝的信后,改变了主意。

楚国使臣是宋佩瑜和重奕的老熟人,楚国襄王。

西梁使臣则是梁王本人。

梁王到达咸阳后不久后,就从咸阳出发直奔燕国,期间几乎日夜兼程,只在赵燕边境的漠县停留三天。

兖州和青州作为燕国的老邻居,也?派来使臣,且比远道而来的襄王和梁王来得更早。

唯有黎国和陈国的使臣还没有到。

佩瑜已经知道,黎国临时改变主意,不会再派使臣来燕国。

黎皇已经在半个月前驾崩,整个黎国?陷入混乱,比起当年老卫皇驾崩后卫国的混乱毫不逊色。

当年老卫皇驾崩后,卫国三两天就换一任皇帝。

如今的黎国,却是自从黎皇驾崩后,就再也没选出来皇帝。

世家们仍在对峙中,谁也不能说服谁。

反正权力?在世家手中,没有皇帝黎国也照样运转,干脆让皇子们先守孝三个月,再决定由谁继承皇位。

在这个紧要关头,黎国世家的所有精力?放在了国内的皇位上,谁?不愿意分神与燕国应酬。

至于陈国使臣......

不仅宋佩瑜很关心还没到的陈国使臣,重奕比宋佩瑜更关心还没到的陈国使臣。

具体表现为重奕特意让来福去寻没有标记的飞镖来,还亲自给新飞镖二次开刃。

薛临敢来燕国,重奕就敢像杀‘薛临’似的,干净利落的杀了薛临。

又等了五天,陈国使臣也姗姗来迟,到达庆山行宫,重奕和宋佩瑜仍旧没能等到薛临。

因为薛临突然病倒,陈国使臣由薛临带队变成由薛临的堂弟,南阳郡王带队。

陈国使臣搬入庆山行宫那日,整个庆山行宫?热闹极了。

原因无他,人多。

重奕光明正大的站在赵国使臣落脚宫殿的房顶看着陈国使臣的方向,只一眼就得出结论,“两千五百人。”

宋佩瑜拿着梁王给他的见面礼折扇,轻轻砸在手心,笑道,“当初殿下带区区六百人来,燕国还推三阻四,想让殿下将五百骑兵?遣回赵国。如今却肯让陈国使臣带五倍与赵国骑兵数量的陈军进入燕国境内,可见燕皇对太后的孝心。”

同样站在房顶的襄王和梁王面面相觑,总觉得宋佩瑜此时的表情十分微妙,却说不出来具体是哪里不对。

陈国使臣也住进庆山行宫的第二天,洛阳的孝帝也带着前朝后宫住进庆山行宫。

此时,距离孝帝寿辰还有最后三天。

庆山行宫的燕臣突然变多,宋佩瑜也跟着忙碌了起来,每天?有数不清的帖子送到赵国使臣暂住的宫殿,邀请

宋佩瑜去各处小聚。

对于这样的帖子,宋佩瑜来者不拒,每次?要在宴席上重复陈国使臣入住庆山行宫当天,他对襄王和梁王说过的话。

‘燕皇对太后孝心可嘉。’

大部分人听了宋佩瑜的话后?面露尴尬,却是因为宋佩瑜话中的燕国对赵国使臣和陈国使臣的区别对待。

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听完宋佩瑜的话后会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孝帝寿辰的前一天,宋佩瑜对应吴氏邀请去赴宴,在宴会上又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酒过三巡后,宋佩瑜就借口明日就是孝帝寿辰,他要回去早做准备而告辞。

宋佩瑜走后,吴金飞由长孙扶着去花园散酒气,问与宋佩瑜年纪相仿的长孙,“你觉得宋佩瑜怎样?”

吴乐康沉思了一会,眉宇间闪过可惜,“整日混在生意经中与商人斤斤计较,有失世家子的风度。”

吴金飞抚须而笑,示意吴乐康继续说。

“这几日我总听人说,他逢人便抱怨赵国太子只带了六百人来,陈国南阳郡王却带了两千五百人......”吴乐康摇了摇头。

吴乐康能理解宋佩瑜的不忿,却不能理解宋佩瑜逢人抱怨的行为。

大丈夫吃了亏,还以颜色便是,像是后宅无所事事的长舌妇似的到处抱怨是怎么回事?

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无能?

就算宋佩瑜是因为与太后的旧仇,才死死抓着太后的娘家陈国不肯放手,也只会显得宋佩瑜不仅斤斤计较还没心胸可言。

谁不知道宋氏刚在与太后的对峙中占尽上风。

淮宁郡王生生将太后气到卧床不起。

在占尽上风的情况下,仍旧抓着不痛不痒的事情穷追猛打。

简直将商人连蝇头小利?不放过的本色,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宋佩瑜是抓着能将太后彻底打死的事不放,吴乐康反而要高看宋佩瑜。

吴金飞眼中闪过意外,“宋佩瑜不是第一次说这件事?”

吴乐康满脸一言难尽。

因为吴金飞一直在他面前各种夸赞宋佩瑜,还特意嘱咐他多与宋瑜佩来往。

出于某些难以言明的情绪,自从来了庆山行宫后,吴乐康一

直在暗中关注宋佩瑜。

结果就是大失所望。

也许宋佩瑜是个优秀的商人,能一手打造奇货城的传奇,还能不停复刻这个传奇。

但也仅仅是个商人罢了。

吴金飞却没因为吴乐康的片面之词,就立刻改变对宋佩瑜的看法。

他仔细回想宋佩瑜说这起陈国使臣时的神情和语气,眉心的褶皱越来越深刻,忽然道,“是谁去迎接的赵国使臣和陈国使臣来着?”

吴乐康愣住,他没想到吴金飞会仔细回想这件事,嘴却比脑子快,“?是昭和大长公主的长孙陈言舟亲自去迎接。”

吴金飞眯起眼睛,仔细琢磨这件事。

昭和大长公主原本只是个不起眼的庶女,直到庆帝登基后,姐妹们的封号?是清河、安阳等地名,只有不起眼的昭和大长公主得到‘昭和’这样好寓意的封号。

这个不起眼的庶女,才进入朝臣的视线。

吴金飞记得很清楚,当年昭和长公主刚定下封号时,曾有多名同僚上书反对,其中就包括好友宋良辞。

但庆帝在这件事上却分外固执,硬是顶着群臣的压力,将昭和大长公主的封号砸实。

从此之后,就是昭和大长公主风光无限的半生,将她所有同父异母的姐妹?压得抬不起头。

虽然很多人?认为昭和大长公主深得庆帝宠爱是借了贵妃的光,因为从陈国而来的贵妃与昭和大长公主格外投缘,庆帝才能注意到昭和大长公主。

但吴金飞总觉得这个说法十分违和。

起码在昭和大长公主得到‘昭和’这个封号的时候,贵妃还在陈国。

太后与昭和大长公主关系亲密非常人所及也是事实。

昭和大长公主的长孙在面对赵国使臣和陈国使臣时,是不同的态度......

除了昭和大长公主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人也会被太后影响,不知不觉的亲近陈国?

这不是个好兆头。

吴金飞耷拉的眼睛中闪过不屑。

赵国与燕国本是同根同源,翼州的许多世家在幽州?有分支,反之亦然。

格外亲近也是应当。

陈国?是些什么东西?

在蛮族铁骑肆虐时,不知道守卫河山,只会抛家舍

业难逃的玩意儿。

呸!

“蠢小子,你差远了!”吴金飞没好气的在吴乐康头上拍了下,也不再需要吴乐康扶着,转了个方向,健步如飞的离开。

天色尚早,他要去找大司马和大司空那两个老东西聊聊。

吴乐康捂着被拍的脑袋,满心的不服气,大步追上吴金飞。

他今天非得弄明白,他究竟与斤斤计较、全无世家风度的宋佩瑜差在哪里。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孝帝寿辰当天,宋佩瑜特意穿了身绣着金色暗纹的红衣服。

就算溅上血迹,也不会很明显。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藤原瞳夕”、“林柍”的营养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