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我在乱世做权臣

123、三合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正在距离析县城墙不远处修整的兖州军, 很快便发现了异常。

析县城墙上突然爆发的喊叫声,让他们想要忽略都难。

原本整齐列队,等待恢复体力进行下一轮进攻的兖州军, 顿时乱了阵型,交头接耳的猜测城墙上的赵军是怎么了。

副将耳力过人, 最先从赵军完全变形的喊叫声中分辨出具体的字眼。

他脸上浮现慌张, 大步走到正拧着眉毛望着城墙上赵军的兖州军主将身侧,“将军!他们在喊‘太子’, 赵太子在我们身后!”

“慌什么!”兖州军主将眉目间的迟疑散去, 忽而大笑, “怪不得之前都没有在城墙上看到赵太子,原来是不再城中。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点列阵, 千万别让赵太子跑了!”

相比兖州军主将的兴奋, 副将却满心怪异,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赵太子能有那么大的名声, 总不会是个呆子。

怎么可能明知道析县城墙下有十六万兖州军, 还一头冲上来?

副将提醒兖州军主将。

城墙上赵军的样子可不像是在害怕。

他们应该先收缩阵型以防生变, 而不是为还没见到影子的赵太子散开阵型。

如果赵太子身边还是只有一万大军,凭他们的十六万大军, 就算赵太子长了三头六臂也逃不脱。

委实没必要急于一时。

奈何兖州军主将正满心活捉重奕,拿下大功,完全听不进任何话,见到副将久久不肯去执行他的命令,兖州军主将突然狠狠的踹在副将的屁股上,低沉的声音不知因为愤怒还是因为兴奋而颤抖,“敢阵前违令, 你等着!”

话音未落,兖州军首领就与副将擦肩而过,迫不及待的命令兖州军散开阵型,准备围剿赵太子。

兖州军刚散开阵型,析县城墙上就响起战鼓声,从缓慢到快速,从低沉到激昂。

越来越多的兖州军察觉到不对劲,兖州军主将却始终都沉浸在活捉赵太子的兴奋中,丝毫都没注意到,他身后的兖州军已经混乱的连阵型都保持不住。

终于,浓烈鲜艳的朱雀旗先进入兖州军的视线

,然后就是黑衣珠冠位于黑色高马上,www.youxs.org。

如果换个地点,没人会不怀疑,面前的美人是不是女扮男装。

“冲!”兖州军主将举起长刀,声音甚至压过析县城墙上的战鼓声,“活捉赵太子!王爷必有重赏!”

大部分兖州军看到重奕单人单骑出现的时候,都完全失去理智,只剩下满心的沸腾。

他们看见的不是赵太子也不是美人,是功名利禄!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本就阵型凌乱的兖州军,已经完全忘记彼此的存在,也早就抛却心底的不安。

他们有马的骑马,没马的撒腿狂奔,义无反顾的冲向重奕。

然后就看到了重奕身后的人山人海。

城墙上的宋佩瑜,在重奕距离城墙越来越近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千里镜。

他的目光完全没法从重奕身上移开,细算起来,这是他头一次以这么近距离,看重奕在战场拼杀。

一时之间,宋佩瑜甚至有些分不清耳边激烈的声音,是战鼓声,还是他的心跳声。

完全不用析县内的四万驻军冲出去,单是重奕带回来的十万大军,就能将已经没有士气可言的十六万兖州军杀的片甲不留。

析县内的四万赵军冲出城门后,如同饥饿了许久,终于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追在兖州军身后。

一天的时间都没过去,赵军就将在兖州军处受的气,数倍还了回去,身上的气势,半点都不弱于人数是他们双倍的燕军。

这场仗从太阳西落打到夜幕彻底降临,整个析县都被笼罩在浓郁的血腥味中。

十六万兖州军早就溃不成军,唯有副将带领部分人拼尽全力的撕开个口子逃离,还是因为重奕下令,让赵军和燕军不必与兖州军拼命。

光是打扫战场,就用了两天的时间。

重奕与平彰分开后,顺着兖州乐县一路向南,分别炸毁乐县南边三座城池的一面外城墙。

他所带领大军缺少的辎重,也都是在兖州的城池得到补充。

炸毁兖州八关中最南边城池的城墙后,重奕将一万步兵留在原地,带着三百骑兵继续南下,很快便赶到姬瞳占领的豫州城池。

时,姬瞳仍在纠结之中。

他击退陈军后,带着燕军一路追到豫州。

趁着陈军接连吃败仗,在没有主将指挥的情况下,带着文臣和重伤的陈太子薛临狼狈逃窜回豫州,给豫州城池内陈军也带来巨大惶恐的时候。

姬瞳成功拿下几座位于豫州最北边的城池。

但也仅此而已。

作为响彻九州的名将,姬瞳的目光不会只放在眼前的得利上。

燕国是用最后一口气,给翼州和豫州交界的地方增兵。

总共增兵十五万,是将增兵时尚且在燕国统领下的半数翼州城池全部掏空的结果。

姬瞳十分清楚,他再也不会等到洛阳的增兵,现有的辎重消耗殆尽后,连十五万大军的消耗,都要他自己想办法。

更不用指望燕国能派文臣来治理他打下的豫州城池。

他能继续乘胜追击,但结果显而易见。

十五大军深陷豫州,一定会被缓过劲来的陈军围剿。

最好的结果是突围成功,十不存一。

不能再深入豫州,回洛阳的路,也被燕国将所有大军都调去翼州与豫州边界后,稳步朝洛阳前进的赵军封死。

姬瞳不甘心将已经打下来的豫州城池,轻易的还给陈国。

将这些城池交给赵军,他回洛阳等待正式投降,也是种选择,却与姬瞳的期望差得太远。

他在燕国是仅次于大司马,与赫连无畏并肩的武将。

连大司马也从来没命令过他们,大多都是传递帝王的旨意,或者与他们商量。

成为赵国的臣子后,总不能落差太大,不仅他要吃饭,他手下的将士们也要吃饭。

赵国却比燕国还不缺武将。

赵太子、慕容靖、梁王......赫连无畏也正在金山关与赵太子共同征战。

不说击退突厥的大功,能在赵太子面前表现,更是难得的机会。

姬瞳十分明白,打下豫州几座小城的功劳,完全没法支撑他的野望。

久久找不到头绪,姬瞳干脆静下心来,在被他打下来的豫州城池里等待时机。

正好陈军原本的打算,是破开翼州的大门后长驱直入,封锁翼州与兖州的边线。

因此准备的辎重十分充分,且都

暂时堆积在被姬瞳打下的这几座豫州边线城池中。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姬瞳起码不用担心十五万燕军的吃用。

等到手下的副将和校尉们都开始心生烦躁,从原本过几天才委婉的问一次姬瞳,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到后来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请示姬瞳,他们接下来该如何。

姬瞳每次都不会简单粗暴的将人打发走,而是让来人将他们的打算说出来后,才满脸失望的将人骂走。

不是想继续深入豫州,就是想将城池交给赵军之后回洛阳。

没有半点新意。

亏得姬瞳带军多年,威严深重。

他没好气的将不停来烦他的人都骂走后,原本已经开始慌张的人反而都变得安稳起来。

别问,问就是大将军威严深重,犹如定海神针。

姬瞳的等待没有白费。

他仍旧没想到更好的办法,却不知不觉的完成古往今来最省时省力的策略,守株待兔。

姬瞳在豫州城池中等到了重奕,所有困扰他的难题都迎刃而解。

重奕带着三百骑兵,风尘仆仆亦挡不住满身风华,在城墙下轻描淡写的问城墙上的姬瞳降不降。

姬瞳只为重奕的容貌惊得怔愣了一瞬,立刻出城跪迎。

降!

从重奕随行的骑兵出打听到,重奕是在金山关稳定后,直接南下,还没去过洛阳,姬瞳更是喜出望外。

洛阳的老东西们还被吊着,他就能先上岸,还是赵太子亲自来捞他。

他就不信赵太子风尘仆仆的赶来,只是想看他投降。

必然是有要用到他的地方!

他心心念念的机会来了。

姬瞳奉重奕之命,将燕军撤出豫州边线的县城。

听到命令后,姬瞳曾建议重奕,其他城池放弃也就放弃了,起码在豫州最难攻破的那座城池留些人。

重奕没采纳姬瞳的建议,却让姬瞳亲眼见识了火石的威力。

他从析县带出来的火石正好剩下最后一份,能炸塌这座要塞的一面外城墙。

重奕带着姬瞳和十五万燕军直奔东方,那里是兖州与豫州接壤的地方。

兖州南边是比兖州东边十险和西边八关,更得天独

厚的窄口,只有一座城池,就能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可惜攻城的人是重奕。

而且兖州早就与陈国达成共识,会打开这个关卡,让陈军顺着这里深入兖州。

所以在听闻兖州八关被毁了大半,已经全线崩溃的时候,兖州王大怒之下,将南边关卡的驻军,大多都调去了西边。

重奕甚至觉得,打下兖州南边关卡的过程,比攻破乐县还简单。

仍旧是只占据外城墙,对内城不管不顾。

留下五万燕军留在兖州南边关卡阻拦陈军,重奕带着剩下的十万燕军和已经原地修整许久的一万赵军汇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析县。

正好赶上析县被十六万兖州军围攻。

至于比重奕和燕军晚一天半的时间,才到达兖州南边关卡的陈军。

除了屡次攻城,屡次失败,然后在城下破口大骂问候城墙上的燕军祖宗十八代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两日后,析县外的战场终于打扫完毕。

十六万兖州军,战死三万,被俘虏七万,只逃走了六万。

析县的五万大军和随着姬瞳赶来的十万燕军,总共阵亡不超过一万。

再加上分别从幽州和金山关赶来的共十五万大军。

析县可以动用的兵马足有将近三十万。

以重奕的行军准则,绝对不会给能一次性拿下的地方,第二次困扰他的机会。

翌日,位于析县的赵军就陆续离开,顺着不同的城池进入兖州腹地。

曾经威名远镇的兖州八关就像是空城似的,里面的驻军甚至连出来看赵军一眼的胆子都没有。

可惜,有些事不是这些被吓破胆子的兖州军逃避,就躲得过去。

随着战事又起,已经完全笼罩翼州的赵国运输网再次流动起来。

在析县停留许久的宋佩瑜,也在重奕再一次离开后不久,踏上东行之路。

纵观赵国已经拿下的地方。

卫国皇族争相作死,卫国百姓被折磨了几个月,完全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早就对差不多死光的卫国皇族彻底死心。

在卫国百姓心中,主动攻打卫国的赵国,反而是解救他们脱离苦海的存在。

东梁睿王贪便宜不

成,反而将东梁赔得底朝天,导致东梁物价疯涨,百姓比任何人都希望东梁睿王赶紧去死。

事实上,东梁睿王和睿王世子,就是死在百姓的围殴中。

加上赵国的商铺已经在东梁开张多年,给东梁百姓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潜移默化的消除了东梁百姓对赵国的排斥。

赵国还能以立竿见影的效率,收拾睿王留下的烂摊子。

在东梁百姓眼中,赵国永和帝比睿王靠谱得多,由东梁人变成赵国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人往高处走。

傻子才会反抗。

相比较而言,西梁百姓变成赵国百姓的过程最为平和。

他们敬畏与党项抗争多年,守卫梁州安宁的梁王,也感激让他们不再为粮食发愁的赵国。

当初梁王正式归降赵国的时候,西梁百姓甚至在争求梁王府的同意后,自发的举行过庆祝仪式,还将当天定格为本地的节日。

无论这个节日诞生的过程中,梁王府废了多大的心力,西梁百姓对赵国的善意都做不得假。

燕国百姓快速接受赵国的原因更简单。

二十年前,他们与赵国百姓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时候,还是翼州这边的好菜比幽州的那边好菜多。

幽州不满自己这边的好菜,逐渐被挪动到翼州那边去,建威大将军顺势而起。

建威大将军正式称帝后,幽州和翼州就开始分为两个锅吃饭。

那个时候,翼州锅中的好菜,仍旧比幽州锅中的好菜多。

如今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翼州锅中的菜色始终没什么变化,幽州却不声不响的换了吃饭的家伙,开始顿顿大鱼大肉。

闻着从隔壁大锅中传来的阵阵香味,再想想双方二十年前的差距,燕国百姓怎么可能不馋?

在赵国还没对燕国出兵的时候,燕国百姓就做梦都是再次与幽州吃大锅饭,他们也想尝尝大鱼大肉的味道!

二十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过是用二十年的时间,换个掌勺的人罢了,这么能叫吞并?

兖州百姓却与卫国百姓、梁州百姓、翼州百姓的想法大不相同。

首先,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百姓都无法判断君主是贤明还是昏庸。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的地方没有土匪,没有动乱,没有突然加税,正在王位上的兖州王就是最好的兖州王。

目前正在王位上的兖州王,刚好符合这个条件。

现任兖州王还有个昏庸到百姓们都能感受到的亲爹,所以他继位后,在兖州民间的名声向来不错。

其次,兖州百姓几乎没有接触过赵国人,他们对赵国人,对赵国的了解,全靠来往的商队。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会经过兖州的商队,大多都是来自陈国。

以薛临对赵国和重奕如临大敌,恨不能除之后快的样子,兖州百姓对赵国和赵国人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可想而知。

偶尔有人说起赵国的低赋税和各项给予百姓的补贴,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被说成是吹牛皮。

久而久之,在兖州百姓的印象中,赵国就是个凭着奇货城,勉强能吃饱饭的地方。

就连主动对析县发起进攻,却永远留在析县的三万兖州军,都被兖州王故意说成,‘赵太子残暴无度,残忍坑杀十万兖州人。’

合着被赵军俘虏的七万兖州军,在兖州王眼中,已经都是死人。

综合种种因素,兖州百姓对于摧毁他们引以为傲的兖州八关,又杀死兖州将士的赵国充满敌意。

如何消除兖州百姓对赵国的偏见,彻底将兖州土地变成赵国的土地,成为宋佩瑜急需面对的问题。

宋佩瑜能肯定,就算他让人将‘赵国曾经想与兖州王和谈,兖州王却倒向陈国,故意为难赵国。’的事告诉兖州百姓。

兖州百姓对赵国的敌意也不会减少,反而会更排斥赵国。

毕竟不能指望几乎没有读过书,整日为了生计奔波的百姓,在别人三言两句的点拨之下就能开窍。

在赵国和兖州王之间,无条件站在兖州王那边的兖州百姓,只会觉得赵国在污蔑兖州王,蒙骗他们。

宋佩瑜东行的第一站是乐县。

前方的赵军经过乐县的时候,已经将乐县中所有的残留兖州军都抓了起来,分别关押。

在宋佩瑜有随行两万赵军的情况下,重奕又破天荒的留下五万赵军,还特意留下人嘱咐宋佩瑜。

走到哪个城池,就将这些赵军带去哪些城池,千万不要在随身护卫不超过二十人的情况下,靠近兖州百姓。

宋佩瑜望着一本正经对他转述重奕交代的王校尉,无声叹了口气。

能让攻城略地只管一往无前,从来都不回头看的重奕,如此仔细的嘱咐。

可见城池中的兖州人,对赵军的敌意有多大。

前往兖州腹地的三路大军传回来的消息,必有兖州百姓排斥赵军,让宋佩瑜和其他在后方的文官多加小心,千万别轻易靠近兖州百姓。

免得兖州百姓暴起伤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宋佩瑜到乐县后,先去看被俘的兖州军。

这些兖州军大多都经历过析县外的战争,早就被吓破了胆子,反而比兖州百姓对赵军的态度和善,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敢在赵军面前硬气。

宋佩瑜与这些兖州军俘虏简单交流后,立刻明白重奕为什么没像从前那样,烧了花名册后,就放这些人归家。

这些人的家太远了,几乎与乐县隔着大半个兖州。

赵军肯定没工夫送这些人回家,如果放这么多人在本就混乱的兖州自由行走,很可能会出现哪里多了土匪,或者某个位于赵军后方的城池突然被袭击的情况。

与军俘交流后,宋佩瑜才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去内城。

进入内城大门,走在空荡无人的大街上,宋佩瑜甚至不用去找乐县百姓交流,光是身上仿佛针刺的目光,就能让他感受到乐县百姓的敌意。

宋佩瑜的步伐无声变快,赶往已经仔细检查整理过的县衙。

通过查看县衙中的文书,宋佩瑜发现,兖州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体恤兖州百姓。

在税收和服役上,别说是与燕国相比,兖州王甚至比被百姓打死的东梁睿王还要苛刻。

怪不得兖州的地理位置明明不错,往日里宋佩瑜见到的那些兖州商人也都出手大方,身形富态,兖州的城池却如此败落,兖州军也大多没有赵军健壮。

乐县作为人口大县,就算是在战时,也不该如此荒凉。

翻过税册和役册,宋佩瑜又去看其他杂七杂八的册子,心中很快有了主意。

头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

到达乐县粮库的时候,饶是宋佩瑜见多识广,也被惊的挑起眉毛。

他终于在乐县找到不输赵国县城的地方,存粮!

真正看到被封存起来的粮食后,宋佩瑜却大失所望。

与赵国粮仓中,粮食就是粮食,绝不会有其他东西不同,乐县粮仓中的粮食,至少有一半晒干后磕碰成大大小小碎屑的植物根茎和叶子。

宋佩瑜让人去问乐县军俘,这是怎么回事。

王校尉听乐县军俘理所当然的说‘我们往日里吃的粮食就是这样,大锅煮熟后,正好饭菜都有。’顿时气得脸色通红。

王校尉不是谁的亲兵,甚至连地方驻军都不是。

是赵国对燕国出兵后,才被征兵役,成为赵军。

他也没最开始就跟在重奕或者宋佩瑜的身边,是被主将挑剩了没人要,才会被叫去跟着宋佩瑜。

不得不说,王校尉的运气十分不错。

他家里孩子多,小时候经常吃不上饭饿肚子,就厚着脸皮去隔壁镖师家蹭饭。

刚好镖师多年只有个独子,想给独子找个玩伴,也知道王校尉家中的情况,对王校尉蹭饭的行为多有纵容。

等到王校尉和独子长大后,镖师还一视同仁的教两人习武。

多年过去,镖师的独子只将镖师的本事学会个皮毛,被镖师使了银钱送去镖局的账房里,反而在算账上进步神速,短短时间内就成为二账房 。

已经正式认镖师为师父的王校尉,明明见天的在师父家找活干,砍柴、挑水、扫院子......就没有停下的时候,却青出于蓝,小小年纪就比镖师的身手还好。

要不是来服兵役,王校尉说不定已经成为镖局当家之一。

当兵后,王校尉凭着他的身手和好运气,一路连升。

从小旗,总旗,到校尉。

以他的出身,相当于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别人一辈子才能做到的事。

王校尉尚且无暇去想,最近两年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却永远都忘不了十三年前的变化。

十三年前,第一次减税,他终于在自己家吃了顿饱饭。

他兴高采烈的去和师父家与

哥哥分享这件事,却被哥哥塞了满嘴香甜。

那是他第一次吃到糕点,糕点很好吃,但他只想哭。

王校尉上气不接下气的哭了许久,引得师父闻声赶来,狠狠训斥了抱着他哄的哥哥。

从那之后,日子就越过越好。

不仅他们家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不用在饿到睡不着的时候疯狂喝水。

师父所在镖局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挣钱的越来越多。

好日子过得久了,骤然听闻干草和着豆子煮熟就是兖州军的军粮,王校尉头一个生出的想法居然是愤怒。

在赵军中,只有马才会干草混着豆子吃,还是因为马本身就爱吃草。

让战场上奋力搏杀的将士吃草?

兖州王胸膛里莫不是长了颗黑心!

宋佩瑜听了王校尉义愤填膺的话后,感慨的同时,骄傲油然而生。

发现兖州百姓对赵军浓厚抗拒后的迷茫,也消散的干干净净。

在赵国,不会有吃草的将士,也不会有兖州如今的重税。

抛开关于国家统一如何重要,这种百姓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的因素,赵国能给兖州百姓的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仔细斟酌后,宋佩瑜将乐县粮仓中的粮食,原封不动的分给了乐县百姓。

宋佩瑜就是要让乐县的百姓知道,这些粮食都是来自哪里。

领走粮食后,他们会选择全家吃几个月的饱饭,还是将粮食给兖州军留着?

百姓必须带着户籍,一家人一起来县衙登记,才能领到属于他们的粮食。

为领粮食百姓准备的地方,从刚开始的空无一人,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只用了半天。

宋佩瑜立刻让人给百姓们发号,每天给几号到几号的百姓发放粮食,排上号的人才能在县衙边的空地处等候。

如果有人恶意扰乱领粮秩序,不仅会没收扰乱领粮秩序者的号,这个人的亲族也要被取消资格。

只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县衙处领粮的秩序就彻底稳定下来。

第二日,百姓们排号的空地前多了张小桌。

小桌上站着的人正是王校尉,他被宋佩瑜钦点来做说书人。

他从来都没说

过书,日子好过后,倒是在茶楼里听过说书人说书。

宋佩瑜让王校尉说的事,却让王校尉很有感触,他开口后才惊觉,说书远比他想象中的容易。

小桌后的王校尉,激情澎湃的诉说他记忆中的两次减税,每次减税后,生活都是翻天地覆的改变。

空地上等着领粮的兖州百姓却大多神色默然,甚至有人捂住耳朵,仔细看去,却能发现这些百姓的瞳孔深处不是没有触动。

下午,讲故事的人变成出身卫郡,正在服兵役的赵军。

第二日,分别是出身东梁和出身西梁的赵军。

第三日,是从金山关赶来的赵军,他讲的不是自身,而是领兵彻底驱逐突厥的赵太子。

......

将乐县粮仓中的粮食发放给百姓,用了十日的时间

县衙外每日不重复的故事,不知不觉间开始在乐县的每个角落流传。

领过粮的乐县百姓不再闭门不出,街道上的人影越来越多,商铺也在悄无声息的开门。

保险起见,宋佩瑜离开乐县的时候,不仅特意交代留下来的赵国官员,平日里住在靠近内城墙外,随时都能跑路的地方,还留下两千人专门保护他们的安全。

接下来经过每个兖州县城,宋佩瑜都以在乐县的方式安抚当地百姓。

即使这些百姓对赵军充满敌意,也不是他们的本意。

他们是被在兖州一手遮天的兖州王蒙蔽了双眼。

百姓们只是想活下去。

他们现有的生活正处于勉强能生存的极限。

委实没办法承受压力更大的生活。

兖州百姓对赵军的排斥,很大程度上是惧怕改变。

宋佩瑜放粮的行为,缓解了兖州百姓的生存压力,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去听,去思考,从赵军口中得知的这些,与他们以往认知完全不同的事。

面对赵军的三路大军,在析县外大败的兖州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兖州王慌忙之下又出昏招。

他竟然将兖州剩余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兖州王城,柯都。

兖州王的这等行为不仅让三路赵军的行军速度变得更快,还让宋佩瑜命人给兖州百姓讲故事的时候,多了

个素材。

赵国三路大军齐聚柯都后,甚至无需攻城。

三路大军只在柯都外驻守半个月,柯都就因为粮食不够而发生内乱。

又过了五日,兖州某个看不到希望又不忍心普通百姓饿死的将领,在夜里偷偷开城门,放赵军进入柯都。

重奕带人直冲兖州王的王府。

世人只知晓,兖州王族不堪柯都城破之辱,全族‘自尽’。

却不知道冲进王府想要杀人的重奕,反而救下两个被已经身中数剑的母亲,死死护在身下的小姑娘。

两个小姑娘,大的五岁,小的三岁,都被吓的有些痴傻。

小姑娘们好生调养还能恢复正常神志,却极有可能不记得受惊吓前的记忆。

宋佩瑜让人将两个小姑娘送去梁郡,委托梁王世子给她们安排个过得去的身份。

起码能借梁王府的光,富贵无忧。

希望她们永远都不要想起那些痛苦的记忆。

因为兖州王的愚蠢,王族盘踞的柯都,反而是整个兖州,对赵军接受程度最高的地方。

宋佩瑜与重奕在此停留半个月,终于等到青州王在三十万赵军的虎视眈眈下与咸阳达成共识。

青州王的归降比照梁王。

青州王封为赵国青王,赐咸阳梁王府旁边的宅子作为青王府。

半数青州军随青王前往咸阳,然后代替西梁军去西梁驻守五年。

余下的半数青州军虎符一分为二,分别在重奕和青王世子手中,青王世子及家眷可以在青王世子还没继承王位的时候留在青州。

......

此前最废口舌的青州王族爵位和勋贵爵位,则双方各退半步。

青州王族爵位及勋贵爵位皆降三等,但凡有爵位者,除青王世子都要去咸阳定居。

宋佩瑜从宋瑾瑜送来的信中知晓,永和帝打算在洛阳也正式归顺后,再封一批爵位。

宋瑾瑜、尚书令、慕容靖等赵国肱股之臣,都有可能在封爵的圣旨上出现。

宋佩瑜仔细将信上的内容都背下来后,才将信纸放在蜡烛上。

也不知道大哥会成为云阳侯还是云国公。

说不定陛下会另外选择寓意好的封号。

宋佩瑜想这件事的时候,永和帝正好

在与肃王谈论这件事

“首功是朱雀。”永和帝乐的整张脸只能看得见牙,“朕倒是想将皇位直接赏给他,只怕他不肯。”

肃王脸上的笑容比永和帝还夸张。

兄弟两个,在夸重奕这件事上就花费了两个时辰。

直到察觉到嗓子开始变音,永和帝才勉为其难的提起别人,笑容却丝毫没变,“狸奴统筹翼州大事,亦是辛苦。”

“可惜......”永和帝得意的摇了摇头,“朕对狸奴另有安排,封爵反而多此一举。”

肃王连连点头,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兄弟两个又在夸奖宋佩瑜上耗费半个时辰,原本低沉浑厚的嗓音彻底哑的不像样子。

也许是注意到已经耗费太多的时间和口舌,永和帝的语速突然变快,“此次大战没让慕容靖出征,他心中恐怕多有委屈,但幽州总要有能随时领军的将领。自开国以来的战绩,慕容靖也能配得上爵位。尚书令多年来为赵国尽心尽力......”

永和帝掰着手指头数,又列出来五个人,最后一个正是宋瑾瑜。

“你说......”永和帝脸上的挣扎越来越重,语气迟疑的对肃王道,“朕是给瑾瑜晋侯,来日再给瑾瑜的小儿子封个承恩侯好,还是直接封瑾瑜为国公?”

反正对宋瑾瑜来说,公爵还是侯爵,不过是排位而已。

听闻宋瑾瑜的小儿子不太争气,承恩侯的爵位至少能让宋瑾瑜的小儿子三代不衰。

他好想给宋瑾瑜封承恩公,但是他不敢。

永和帝懊恼的叹了口气。

肃王嘴角的傻笑立刻收敛。

他目光复杂的望着仍旧满脸懊恼的兄长,动了动嘴唇,却没发出声音。

因为他不知道,要怎么不伤帝王尊严的告诉永和帝。

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是永和帝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和宋氏是亲家。

作者有话要说:24小时内评论,掉落红包

谢谢“爪爪”的地雷

谢谢“青羽宣萱”、“珂昳”、“鬼鬼”、“lx”、“林柍”、“林柍”、“莫莫”、“苏叶”、“木曳野”的营养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