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儿女传

农家儿女传

第27回欲成才苦炼先辈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话说林老师见学生们听了金玉龙的论文题目,纷纷议论,便道:“大家安静,先听他讲完了再讨论,好吗?”

教室内顿时安静下来。于是,玉龙款款而言道:

谁都知道,中央制订的农业八字宪法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我们农水专业班所学习的课程,也是紧紧地围绕这八个字。所以,我们的毕业论文,必须要围绕这八个字写。毕业后,我们的工作,也必须要围绕这八个字做。下面,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一说‘土’字。

土是农业的根本。离开了土,农业就会不成农业。即使将来发展了无土栽培,那也还是要有土(地方)去承载。

作为八字宪法,土的第一大含义是:土地的开发和保护。若没有足够的土地面积供我们发展农业,我们就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所以,我们学农、务农的,首先必须要抓住开发和保护土地这一关。任何随意减少、浪费、破坏土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土的第二大含义是:土壤的改良。作为栽种农作物的土壤,理想的状态是:不过粘,也不过沙;通透性、保水保肥性良好,耕作层不浅不深的壤土状态。

但我们所处的地域这么大,地势也大不相同,平原、丘陵、山区,各地的土壤都是不相同的。有的过粘,有的过沙,有的通透性不好,有的保水保肥性不好,有的耕作层太浅,有的陷泥太深。五花八门,各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各自的情况,下大力气改良土壤。

他说到这里,有人提问:“这些事儿,是领导考虑的问题。我们毕业回到公社后,顶多一个技术员而已,管这些做什么?”

玉龙道:“不错,我们回到公社后,不过是技术员而已。但技术员应当是合格的参谋啊。而农业是一盘大棋,要下好它,就必须要全盘考虑。当参谋的,怎能鼠目寸光,不看全局呢?再说,我们这是写毕业论文,目光不能太短浅,心思不能太小家,应当从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高度,放开眼界去写才是。”

林老师为他喝彩道:“说得好!继续说!”

好些同学也为他鼓劲:“金玉龙,你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快往下讲!”

教室内鸦雀无声了。玉龙继续道:

二说‘肥’字。

农家说,生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又说,多收少收在于肥。在八字宪法中,肥又排在第二位。这就足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关于这个字,需要侧重三点。

一是如何合理施肥。过去,我们对肥的认识,大多偏于肥的量,认为施得越多越好;却忽视了它的适度,忽视了它的成份;不是缺多少就施多少,缺什么肥就施什么肥。从而,产生很大的盲目性,不但有浪费肥料的现象,甚至还有产生反作用的现象。所以,往后必须要科学地施肥,使有限的肥料,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二是如何解决肥源。我们的肥料来源,一直是很缺乏的。从我此前三年参加农业生产所了解的情况看,仅主粮(稻谷)生产缺肥,就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大量种植绿肥,二是充分利用人畜粪,三是发展化肥生产。

三是合理搭配农家肥和化肥。我的认识是:以农家肥为主,以化肥为辅,两肥相结合。

要做到以农家肥为主,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牲猪生产,实现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的良性循环。

三说水‘字’。

南方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以水稻为主的。所以农家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因此也就有了“某县最大的县情是水情”、“某社最大的社情是水情”之说。

从八字宪法而言,其含义有三大方面:

一是建设和完善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并举的水利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洪、旱两大灾害,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垮双纲”的良田(这也是“土”字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是因地制宜、因田制宜、因品种制宜地实现一整套的田间科学用水。

关于“水”字,我的家乡县已经经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此后,只需更好地、全面地完善。

四说“种”字。

优良的品种,也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它不负排在第四位。其主要内含,也有两大方面。

一是良种的选拔和繁育。这项工作,靠一点一人单枪匹马,一般是难以出成绩的。这需要俱备相当科技人员、科学技术和资金的团队,才能满足要求。我想,我们毕业后,仍然能与母校保持密切地联系,做到“离校不离学”,将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所以,我希望校领导,能够重视这一点。

金玉龙的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集体响应。他们纷纷发话道:

“好!这个意见非常好!”

“我赞成!”

“我拥护!”

“林老师,请你一定要支持我们,并把我们的提议,转达给校领导!”

林老师笑道:“好,放心,我答应你们!”

大家安静后,金玉龙继续说:

这两年来,我们班实验田试种的早稻品种“矮脚南特号”,各项性能都比较好,亩产能达到八百斤;若大面积栽种,平均亩产六百斤不成问题。晚稻品种“农垦58”,也比较好栽种,单产更高一些。因此,我准备毕业回社后,先大量推广这两个品种。在此,也请林老师和校领导支持我。

五说“密”字。

具我了解,人们对“密”字有个误会,那就是认为“密”就是“密植”。这固然也不错,但是片面的。所以,以前推广“密”字时,便出现了“越密越好”、甚至插秧插“挨挨寸”的负面现象。

我理解,八字宪法里“密”字的含义,主要指“密度”。什么是农作物(我们这里主要讲水稻)种植的合理密度?这不能机械地、笼统地规定,而要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因栽培技术和栽培条件制宜地去摸索。

我觉得,我的家乡公社,仿效我们班的实验田,分别推广4x5寸、3x6寸、3x7寸,基本上是行得通的。

六说“保”字。

“保”字的含义,当然主要是指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了。这个书本上有完整的“诊断方法”和相应的“处方”,我们也系统地学了全课程,今后主要是在实践中去印证和摸索。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想讲的主要是:如何摸索化学药物防治和土方药物防治相结合、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药物防治和耕作制度防治相结合,即三大相结合的良性防治方法。关于这一点,还很少有见识和体会。但我认为,这将是这方面的发展方向。所以,这也需要和学校保持不断的联系。

七说“管”字。

“管”字的含义,其实是非常大的,应当包含农村、农业、农事,甚至人的管理。这个,不是我们所说的范围。

在这里,只单说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这套管理,也是比较复杂的,包括肥水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等一整套。

农家常说:三分种,七分管。又说:稻耗三到猪无糠(即籽粒饱满无瘪粒)。所以,在整个农事中,一个“管”字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这一点,也要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去摸索。

八说“工”字。

在这里,“工”字的主要含义,指工具改革。有句话,叫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这震要国家的工业化和科学化,故在就里不多说。但有些小型工具的改革,是可以纳入议事日程的。

说到这里,金玉龙笑道:“林老师,同学们,我拟定的论文题目前半句。《切实贯彻八字宪法》的内容,就讲完了。下面,和大家交换下半句《全面发展综合农业》的内容。”

陈震南打趣道:“金玉龙,你把个题目拟得这么大,又这么全,是想要当公社书记吗?”

还有个同学道:“哪里只是想当公社书记?只怕是想要当县高官呢?”

玉龙笑道:“陈震南,你们大错特错了!金玉龙哪有那样的野心?还有,你们以为,一个公社、一个县的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只是一个公社书记、一个县高官的事吗?我们学农、务农、当参谋的人,就不应当想这些、谋这些、干这些吗?如果舍弃这些,那你想什么、谋什么、要什师院呢!”

同学们,包括陈震南在内,都叫道:“说得好!有志气!”

林老师也笑道:“抓紧时间,往下说!”

玉龙道:“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农业,粮、棉、油固然需要摆在前面,但必须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五业中的‘副’,主要指的是手工业。同时,大农业中有许多品,是可以、或需要加工的。因此,应当大力发展加工业。还有,有的农村还有矿产等原材料,可以办工厂。所以,我提倡‘农、林、牧、副、渔’,改为‘农、林、牧、工、渔’。”

同学们笑道:“如此一来,农村、农业就会大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广大的农民,就会过上无比幸福、快乐的日子!农业为国家工业化的物资支持,也就会更加雄厚!”

玉龙笑道:“林老师,同学们,我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请莫笑,就当是抛砖引玉。”

同学们纷纷道:

“讲得这么好,还谦虚什么?”

“你这一说,剩下的都是砖了,我们还哪里有什么玉?”

“你这‘引路文’,不知不觉地把我们都引进了‘言路门’,谢谢你啊!”

这次讨论之后,他们便聚精汇神,各自开始写论文,眼看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谁知,天不从人愿的事儿,常常会不意而生。正当他们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什么毕业、结婚、参加工作的意愿,全都被打乱了!

不过,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们的相爱却到达了顶锋。有两段经历,在金玉龙和胡玉芬(包括陈震北和俞同喜)的人生中,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其中的第一段经历是:月末,因闲散无事,不知是谁提议:不如乘机出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也好长些见识。

这建议一出,立即就有一、二十人报上名来。但真正有意的,却没有几个。结果,临近出发时,竟只剩下金玉龙、陈震北、胡玉芬和俞同喜四人。

他们几个人数虽不多,但却合得来,非常投机,正是短小精悍。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大致沿红二军团的长征路线,开展步行串连。于是,他们计划从武陵出发,经湘西,过贵州,到遵义;休整一段时间后再北上,于明年二月开春时,到达北京。

他们四人说行动就行动,准备了三日之后,果然从武陵出发了。一路之上,他们因无所负担,不免心情舒畅,十分地轻松愉快。两对儿又都是深恋中的主角儿,哪有不事事称心如意,哪有不天天逍遥快乐的?

他们所经过的地方,一路上皆设有接待站,有茶水、饭食、住宿供应路过的人。而且,接待还很热情。因此上,他们感到还蛮方便和顺利。

从武陵到遵义,他们觉得最轻松的地方是湘西。那一带,山路弯弯,牛铃声声,樵斧邦邦,山歌阵阵,处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那时节,他们出行尚不远,人未疲累,体力尚佳。所以,他们高兴得不知如何时,不免儿性大发——行至那避人之处时,陈震北乘机拉住俞同喜亲。素以稳重著称的金玉龙,也托起胡玉芬来抛。那种少年儿女的天性欢乐,就不用说了。

他们感到最劳累的时候,是登天梯的时候——出贵州石矸县县城西边不远,有座大山,大路沿石梯登山而上。

那一日早晨,他们来到那里时,山上云雾缭绕,对面不见人影。四人原本不知路,亦不知山有多高,只跟随了前面路人而行。开始还好,后来便越来越觉困难:那石梯又陡,登了一段又一段,老也登不完。加之身在浓雾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令人感到,就像被包裹、密封在不透气的坛子里似的,只觉呼吸紧迫,胸中憋闷,难受极了。让人有一种快要被逼闷过去的感觉。

两个男生尚可,两个女生可就惨了。

俞同喜呻呤道:“哎呀,我、我快要被、被逼闷死了!”

胡玉芬也喘着气道:“唉,唉!我们歇、歇会儿再走吧!”

金玉龙道:“不能歇,必须坚持走。”

陈震北问:“为什么不能歇?她们两个都走不动了呢?”

金玉龙道:“这浓雾之中,空气稀薄。如果、如果停下来歇息之后,你、你还能走得动吗?再加上这、这对面不见人影,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又不、不知路径;如果不跟着前面的人,你、你知道怎么走吗?也不知这浓雾,要到什么时候才、才能散去。如果被困在这里,岂、岂不是很危险?”

三人听了他的话,都不再做声,咬牙坚持着脚不停步。

玉龙又道:“陈震北,她们两个,体力不支,呼吸困难,的确、的确难以动步了。你我两个是大男人,得要打起精神来,搀扶着她们走啊!”

于是,两个女生,分别由两个男生搀扶着,一步一咬牙,在那浓雾之中,坚持不懈地攀登那石梯。要知他们攀登是否成功,请看下一回:散疲累戏言黄花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