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华娱1996

筑梦华娱1996

第5章寒冬与曙光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次日。

李愚早早起床,可父母起得更早,大概5点就出门了,桌子上除了一锅尚有余温的南瓜粥,还有包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衣服里还夹着800块钱。

李愚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带上那把破木吉他和昨天录制的一首歌曲小样,轻手轻脚的出门,而李沛沛还在睡懒觉。他决定先去羊城将新“创作”的那十多首歌曲的版权注册了,然后再去各大唱片公司转一圈,拿首金曲投出去试试水。

像他这种普通人想要进入演艺圈,无非四条路:

一,上艺术学院。

二,参加选秀节目。

三,到大城市酒吧卖唱驻唱,用实力杀出一条血路,崭露头角。

四,去各大唱片公司投歌曲demo,投词、曲作品,投个人简历。

前三条路对于李愚来说都太不适合,他现在真没兴趣上什么大学,而选秀节目报名、参赛、晋级程序也太麻烦,太慢,所以,他决定走第四条。

暂时李愚也不打算跨越两千公里的距离去燕京,这个年代流行音乐的中心可不止是燕京,内地歌坛南北对竞,羊城的唱片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燕京更发达。因为羊城比邻香江,地处前沿,率先拥抱世界,这里诞生了第一支内地流行乐队;成立了第一家非官方唱片公司;录制了第一张个人流行音乐专辑;举办了第一场个人音乐演唱会;拍摄了第一支CD唱片mv;签下了第一张艺人经济合同……

参考前世,无论是磁带唱片时代、影碟唱片的时代,还是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口水歌时代、数字专辑时代,羊城始终都走在潮流前线。

总之,单纯做音乐,他根本不用北上。

……

与此同时。

羊城,东方唱片总部。

歌手经纪人虞妃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开浏览器,输入“光阴的故事”五个字。

啪!

纤纤玉指重重的砸在回车键上。

然后,她目不转睛的盯着正在加载的页面。

昨天她在岭南一中听了《光阴的故事》和《再见》之后,她就喜欢上这两首歌,满脑子都是那新颖曲风和动人的旋律,她很想知道这两首歌是哪位前辈高人的作品。

写这两首歌的人,绝对是大才。

她昨晚回到羊城就去音像店买这两首歌的专辑,她觉得这两首歌应该是来自燕京的新风格民谣,可她找遍了羊城最大的两家音像店都没有找到相关磁带、CD和黑胶唱片,打电话问各大经销商,也都说市面上没有这两首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这两首歌是那个高中生自己写的不成?

绝对不可能!

这种水平的歌曲,怎么可能是高中小孩能写出来的呢?

一晚上为了这事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不,她今天起了个大早,打算用公司的电脑查一查。虽然现在互联网覆盖率不高,还相当不发达,但这么好听的一首歌,说不定会有人在网上分享。

等了足足五秒后,搜索框下面弹出一行文字。

“123浏览器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3条”

她急忙一条一条往下拉,但都是什么“光的故事”“光阴的解释”之类乱七八糟的词条,她又在“光阴的故事”后面加上“歌曲”两个字,可结果为“0”。

歌名搜不到,她又输入记下的几句歌词,歌名有可能被报错,毕竟唱这首歌的只是个高中生,不是专业歌手,出错在所难免。

然而,歌词搜到的结果也是“0”。

她深呼吸,沉住气,继续搜索“再见”这首歌,可同样让她无比失望,也搜不到相关的词条。

“原创,难道真的是原创?”

虞妃激动的站起来,身上突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可一个高中生,怎么可能写出这样成熟的歌曲呢?”

但她还是不愿意相信这世界上有这么牛的高中生,于是直接拿起电话打给燕京的朋友。

“喂,杨老师,麻烦您帮我打听下《光阴的故事》和《再见》这两首歌……”

“什么,你没听过?”

“你确定你听了所有新歌?”

“那好,我问问宝岛的朋友。”

“喂,李伯伯,不好意思啊,这么早打扰你,我想问问《光阴的故事》《再见》是不是你们那边的歌手新出的歌曲?”

“嗯嗯,好的,好的,我等您消息,麻烦您了!”

半个小时后。

一条短信发了过来。

“我讓人查了曲庫,裏面沒有這兩首歌。曲庫沒有,那說明還沒上市,因為我們已經跟索尼唱片、環球唱片和大夏唱片總公司對接,將日韓、歐美及兩岸三地的所有出版歌曲錄入其中……”

哐当!

虞妃手中咖啡洒了一地。

她好像发现了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

此时她脑海里唯一的念头是:回香山找那个高中生,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高中生背后才华横溢的原创作者,东方唱片说不定就安然能渡过这场寒冬。

是的,寒冬。

不仅仅是东方唱片的寒冬。

是整个粤省唱片产业的寒冬。

每天都有无数的小唱片公司、唱片生产线、发行商在破产、倒闭。

因为这两年,老一代音乐人开始隐退,成名歌手集体“北飞”,年轻一代又青黄不接,羊城唱片业已不可逆的走向凋零、崩溃。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羊城重商文化影响了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艺术创作过度屈从于商业意志,导致“好歌不红,红歌滥俗”。

二是许多国际唱片巨头抢滩登陆燕京,对歌手、词曲创作者开出的条件更丰厚。

三是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燕京,文化底蕴更深厚,文化氛围更开放、包容,特别是燕京历史悠久而又现代的城乡结合部对创作者来说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

虞妃目不转睛的盯着红绿灯,想起昨天自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两首歌来自燕京乐坛,她就无比的懊恼,她那天就应该将那小子直接拐带回来,就算拐不回来,也应该等他醒后拷问出这两首的词曲作者。

不过现在应该也不迟,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小时。

想到这里,她急忙给大舅打电话,询问李愚的家庭住址。

她大舅正是岭南一中校长,昨天她回香山是去给外婆祝寿的,因为她开了车,要载大舅一家一起回乡,才参加了那场与她毫不相干的毕业典礼。

“老舅,麻烦你帮我查查昨天唱歌那小孩的家庭住址。”

电话那边,张校长一脸困惑:“你上门查户口啊?”

虞妃急忙解释:“我不是在我爸的唱片公司做经纪人吗,那小孩唱歌唱得很好,我就想签下他,让他来我公司唱歌。”

张校长恍然大悟:“好好好,我这就问问他们班主任。”

那个叫李愚的孩子唱歌确实唱得很好,不比那些明星差,如果能被东方唱片签下,说不定真能成为大明星,到时候学校也能跟着沾光,这种利人利他还利己的事,当然得帮。

“那麻烦老舅您了!”

拿到李愚的家庭住址,虞妃直接发动汽车朝香山狂飙而去。

……

而此时,李愚却抵达羊城。

新铺的泊油路上,双层公交巴士、无轨电车、灰顶红漆的船型出租车、拉煤气罐的摩托车、款式统一的自行车,川流不息。街道上,喇叭牛仔裤套着碎花衬衫的靓仔,烫羊毛卷的靓女,梳大中分的精英,行色匆匆。

这就是96年的羊城。

一个让打工仔掉眼泪、让资本家流口水的捞金圣地。

李愚直接轻车熟路的坐上公交巴士前往知识产权局。

注册版权很顺利,几乎不用排队,这个年代的作词人、作曲人版权意识很淡薄,根本不会主动注册版权,就算许多大咖都是将词曲打包卖给唱片公司,让唱片公司全权运营,版税什么的,根本就别指望。

别说这个年代,就是前世30年后的音乐人,也很少主动注册版权,大部分词曲作者都是直接将作品卖给唱片公司或个人,甚至都没有署名权,当然,有爆款作品的大咖除外。

刚刚李愚到窗口拿出一大叠稿件说要注册版权时,工作人员那目光就像看外星人一样,在工作人员看来李愚纯属是浪费他宝贵的时间。

不过,只有李愚自己知道他这些作品的价值。

“大湾唱片,时代唱片,远洋唱片,东方唱片,下午先去这四家看看。”

李愚看了看时间,已经中午了,他也不着急,花了2块钱在路边小餐馆点了一大碗馄饨,先吃饱再说。

下午两点整。

李愚率先来到大湾唱片。

他首选大湾唱片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大湾唱片出版了内地第一盒磁带、第一张CD唱片。

然而,当走进这家开创无数先河的传奇唱片公司,他发现远没有他想象中那般繁荣,反而十分冷清,门可罗雀。

前台是个留着绵羊卷短发的时髦靓女。

“姐姐,我写了首新歌,这是小样,能不帮我转交给企划部、制作部?”

李愚很礼貌的笑着将写着“晚秋”两个字的盒式磁带从条纹编织袋中掏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