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华娱1996

筑梦华娱1996

第6章伯乐与妖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晚秋》这首歌可能没《涛声依旧》那么出名,但这首歌在前世曾成就了内地和香江两位顶流歌手。

93、94年在内地更是横扫各省电视台流行音乐热度排行榜,霸榜长达数三十多周,质量自然没得说。

虽然李愚有很多金曲,但那些后世人们都熟悉的金曲拿出来可能并不契合这个时代,毕竟如今内地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步,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大花轿》《小芳》这类小调风、民歌风歌曲,太成熟的流行音乐对于音乐审美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人民群众来说反而无法接受。

李愚录制在这盘磁带里录了粤语版和国语版两个版本,他不打算唱这首金曲,所以打算拿来当敲门砖。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投稿件,很简单,一首歌再好,看词曲很难看出来,就算其他让歌手唱出来,如果唱法不对,情感表达不准确,一首金曲也会变得平平无奇。

“写上你的联系电话,然后放旁边箱子里!”

女孩心不在焉的指了指旁边的纸箱。

李愚想了想,还是写上自家鱼档的电话和地址,反正他暂时也并不打算在羊城租房长住,因为还没赚到第一梦想,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他现在可没时间和精力去卖唱,因为他还没将这个世界的流行音乐生态研究透彻,至少市面上流行的歌曲他都还没听完,还有就是前世那些金曲90%他都没扒下来。

“大概要等几天才能收到通知呢?”

“快的话一个星期,慢的话一个月。”

绵羊卷有些不耐烦,李愚在她眼里就是个小毛孩,一个小毛孩会写什么歌?

像李愚这般大且怀揣着明星梦的少年她见得多了,写个小作文都得搜肠刮肚,虽然长得很帅,但唱首歌说不定跟杀猪似的,还不自知。

“好的,谢谢!”

李愚没有再啰嗦,直接转身就走,他感觉这张demo多半会石沉大海。

因为正常情况下,唱片公司要给歌手发一张专辑,首先会让企划人做一个方案,然后拿着这个方案去找经常合作的词曲作者按要求进行创作,直白点讲,别人有自己的产业生态圈,圈外人想把头挤进去,可没那么容易。

像李愚这种投稿,除非歌特别抓人,直接俘获企划人、制作人、经纪人或者歌手本人,否则只能进垃圾堆。

就算别人比较感兴趣,愿意出钱买下,也有可能一辈子不会发出去。

尽人事,看天命吧!

如果这首不行,就换一首,再换一首,再再再换一首。

投个几十首金曲出去,他就不信撬不开这些唱片公司的破门。

“美女,我老师写了首歌让我帮忙投稿,这是demo。”

“阿姨,我们香山音乐才子苏老师写了首歌,让我帮忙投稿。”

“大婶……”

时代唱片、远洋唱片和东方唱片也同样冷清,前台也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羊城唱片产业已经萧条到这种程度了吗?”

李愚当然知道大批歌手和创作者北飞,但在这种时候,这些唱片公司难道不应该“求贤若渴”,挣扎求生吗?怎么都躺平了呢?

不过越是这样,李愚越觉得暂时不北上是对的。

对于别的歌手来说或许燕京发展前景和艺术氛围更好,但对于李愚来说却恰恰相反,他不需要别人作词、作曲、编曲,甚至不需要别人录音、混音、制作母带,他需要的只是生产、包装和发行,而商业部分恰恰是羊城最擅长的。

再说,燕京唱片行业欣欣向荣,各大唱片公司跑马圈地,竞争激烈,而羊城各大唱片公司濒临破产,苦苦挣扎,后者无疑更容易拿捏。

李愚当然会北上,但他不会以一个无名之辈的身份北上。

与此同时。

虞妃也失望的离开香山城郊的鱼档。

当她得知李愚去羊城后,并没有着急返回,而是旁敲侧击,希望从李愚父母、老师口中套取那位才华横溢作词人的身份信息,可将李愚的社交圈子问了个遍,她没有得到任何有效信息。

“难道这两首歌真是他写的?这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虞妃还是不敢相信这两首歌是一个高中生写的,她自己也上过高中,她也有才华横溢的朋友,她太知道高中生的精神状态和审美层次了,就算能写出《再见》,也绝对写不出《光阴的故事》。

写这首《光阴的故事》是需要岁月沉淀的,这首歌更像是一位经历过沧桑的大龄青年写的。

除非,这个李愚跟她那位18岁就拿下青歌赛金奖的好闺蜜一样,压根就不属于人类。

她那个闺蜜妖孽到什么程度?

15岁就自己写了首歌,登上春晚。

16岁就代表大夏青少年,登上金色大厅独唱。

17岁就拿到了大夏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进大夏民族歌舞团担任主唱。

18岁就拿下大夏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专业组和流行唱法专业组双金奖。

可以说这其中任何一项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金色大厅独唱暂且不提,就说青歌赛,那可是国家级的歌唱比赛,总共就三个项目:民族、美声、通俗。

通俗唱法也就是流行音乐唱法,而青歌赛跟运动会不一样,男歌手和女歌手是不分开比赛的,是同台竞技的,可人家直接力压群雄,拿了两个项目专业组的金奖。

如果这两首歌真是这个李愚写的。

如果这个李愚像粵省乐坛教父黄盛文一样拥有着旺盛的创作能力。

如果她能在所有唱片公司都还未发现这个宝藏男孩之前,捷足先登。

那想想都令她兴奋,兴奋到头皮发麻。

一个年纪轻轻超级能唱,唱功无与伦比。

一个小小年纪超级能写,而且风格还独树一帜,并且还特别会唱。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这个粵省乐坛处于无人统治真空期的风口上,他们可能会一飞冲天,成为新一代的金童玉女,并以势不可挡的大势横扫全国,甚至取代北飞那一王一后,统治整个内地乐坛。

这意味着,拿下这两大天才,东方唱片就能像大湾唱片一样,成为真正的唱片巨头,能把根须伸入香江、宝岛肥沃的土壤,汲取他们的营养,长成一棵狂风暴雨都无法撼动的参天大树。

用武侠的方式来形容就是“双剑合璧,天下无敌”。

当然,这只是她过于不切实际的臆想。

她很清楚,希望有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

或许这个李愚跟大多音乐人一样,一辈子也就只能写出这么几首好歌,才华和运气,谁先用谁先光,就比如大湾唱片那个捧红一王一后的粵省乐坛教父黄盛文,不就用光了吗?如果不是被掏空,他那两位真传弟子怎会北飞?

但她还是拿起手机,迫不及待的想将这份希望分享给她的好闺蜜。

“澜澜,你可能遇到对手了!”

“哈哈哈,什么意思呀?”

“昨天我跟你说那两首超好听的歌,好像是个18岁高中生写的。”

“啊,现在的小孩都这么厉害吗?”

“哎,可惜我去晚了一步,他来羊城了,现在我只能祈祷,祈祷那两首歌没被其他唱片公司的制作人听到。”

“没那么夸张,就算他是天才,也不一定遇得见伯乐。”

电话那边的女孩情绪似乎有些低落。

“哈哈哈,你真傻啊,我不就是伯乐吗?嘿嘿,只要能买下那两首歌,你这张专辑肯定能起来的,相信我!”

“没关系的,就算回燕京,那些文工团、歌舞团也任我挑。”

虞妃挂断电话,心里莫名的难受。

要不是当初看在她这层关系上,夏澜也不会南下签约东方唱片,她这个天才会留在燕京,而燕京有比羊城更好的艺术创作氛围,有数不胜数的流行音乐新秀,说不定她早就遇到了她的伯乐,大红大紫。

想到这里,她发誓,一定要拿下这个李愚手里那两首歌。

东方唱片录音室里。

夏澜满头大汗,疲惫的盘坐在地上。

门口,站着一个身高一米七出头,模样与她有几分相似,气质温婉端庄却又不失优雅精致的女人。

那是她妈妈,大夏民族声乐最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大夏民族歌舞团的副团长、国内外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羊城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夏文君。

“你这张专辑录了几首歌了?什么时候发?”

夏文君没有走进录音室,只是站在门边,抱着双臂,淡淡的问女儿。

“还剩最后两首,七月中旬发。”

夏澜拿起毛巾擦了擦汗水,没有看向妈妈,只是低下头,淡淡的说。

她跟妈妈有赌约,如果这张专辑卖不上一张白金唱片,她就得回去唱民族、美声。

一张白金唱片,指的是磁带、CD和黑胶唱片总计销量达到100万张。

在这个世界,专辑销量达到100万张才算红,几十万张顶多算是出名。

而她年少成名,需要的是大红大紫。

“好好唱,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我已经跟刘总谈好了,你这张专辑如果还是起不来,双方就和平解约,海军那边的宋主任点名要你,你过去就直接担任主唱,不用走繁复的程序。”

夏文君语气极为平静,其实她并不觉得自己女儿唱流行音乐有什么错,只是她觉得流行音乐配不上自己女儿的天赋。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歌曲不是些“哥哥”“妹妹”“姐姐”不伦不类的小调,就是“爱了死”“死了爱”的口水都市情歌,根本不能为自己女儿的嗓音提供展示的空间。

与其被这些低俗的流行音乐耽误,还不如去文工团,做一个年轻而高尚的艺术家。

“嗯!”

夏澜低下头,轻嗯一声。

“那就这样,我回去给你做饭,你早点回来。”

夏文君知道女儿不情愿去文工团,但她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儿被这么耽误下去,再这样下去,女儿会被毁掉的。

“嗯!”

直到妈妈走远了,夏澜才仰起头,那双如神山冰湖般纯澈、空灵的眸子渐渐弥漫起一层水雾。

虽然她8岁就跟着妈妈学唱民乐、美声,16岁就以民族歌手的身份登上金色大厅,18就拿下青歌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但她却并不喜欢她擅长的民乐和美声,唱流行歌曲才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可妈妈并不支持她的梦想,在妈妈和那些学院派老师们看来,流行音乐就是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难登大雅之堂。

现实也很残酷,她发了三张试水单曲,两张大专辑,依旧不温不火。

大家都说,她的声音没有辨识度,音色不够特别,根本不适合唱流行音乐。

声乐训练确实会让声音的辨识度下降,特别是像她这种从小就经受严格、系统、专业美声训练和高音训练的歌手,而当红的那些流行歌手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依赖本嗓唱歌,辨识度自然高。

经过十多年的专业训练,她现在已经无法用本嗓来唱歌,就好像一个学会了一百零八般变化和各种大神通的仙道大高手不可能用拳脚来打架一样。

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才华和天赋而感到困扰。

但她好像是个列外。

周二。

虞妃依旧早早来到公司,只不过今天的前台小姐也来的比较早。

“昨天有没有质量比较好的demo?”

虞妃直接开始翻前台的纸箱,比公司那些企划人和制作人都积极,因为夏澜新专辑那两首主打歌她很不满意,她无论如何都要找两首质量上乘的歌来兜底。

“不好意思,昨天不是我值班,但昨天的投稿应该都在这。”

因为当家的歌手都解约北上,东方唱片最近除了夏澜那张专辑外,根本没有其他安排,企划人、制作人大多也都辞职,根本没人会光顾这个纸箱。

“你等会儿注意一下,要是有18、9岁模样的……”

虞妃话说到一半,直接愣住了。

因为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及那个无比熟悉的地址。

她本来还想让前台留意一下,要是李愚来投稿直接通知她。

可她万万没想到,昨天李愚居然来过了,但这并没有让她兴奋、惊喜。

恰恰相反,她脸色很难看。

“这小子性子怎么这么急?来羊城闯荡,不得先租个房,然后打电话回家报个平安吗?”

虞妃并不知道李愚只是单纯来羊城投稿的,没由得产生一股紧迫感,李愚能跑到东方唱片来投稿,难道不能跑到大湾唱片、时代唱片去?

要是那两首歌被别人捷足先登怎么办?

“晚秋?”

然而,看清磁带上的歌名,她又愕然、庆幸。

幸好不是她听过的《光阴的故事》《再见》。

但她随即又皱起眉头,难道好歌那小子打算自己留着唱,拿首差的出来当敲门砖?

肯定是这样的。

她觉得这首《晚秋》质量大概率会一般。

但她还是迫不及待的想听。

噔噔噔!

嫌等电梯慢,她脱掉高跟鞋,直接一口气跑上三楼。

推开门,打开录音机,插入磁带,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一套操作行云流水般丝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