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

归来1990

第3章知音世所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老师,我看就别麻烦回去取了。反正也不长,我现在写出来就行。不过,要是老师觉得不错,可要相信我们纪班长一心为民哦。”“说你胖,你还喘上了。你要是能写得好,老师免你十次作文题。”

“一言为定”“一言为定”

谭老师刚说完就后悔了,一个小屁孩也敢和自己打赌,传出去别人怎么看自己这个当老师的。可是,这个小朋友几句话就向剪刀包袱锤头一样把自己抬上去了,完全不给自己反应的机会。再次让老娘中招,小屁孩太不像话了!

“老师,我写完了。”

“拿几个字来凑数就想蒙混过关?纪兵,你来读一下。”

“真写完了?可别坑我吧,要是写得不好我也被你坑惨了。”在劫难逃的纪班长大气也不敢出,感觉这灾祸逃不过去了。

“《远见》,江奕。”纪班长看到一页纸竟然写满了,终于松了口气。起码态度是有了。“市里年底财政节余千万,市委常委开会,讨论这笔款到底是用来改善小学的条件呢,争来争去,一时难以统一意见。

“好,哈哈哈哈,”一人一边情不自禁地叫好,一边还拍起了巴掌。忽然之间,办公室可就尴了尬了。“额,这个,感觉写得吧,还挺切中时弊的。不过嘛,这个文体可不是我们学习的范围”。这学英文的就是不一般哈,一个“好”字真的给她绕过去了。

“老师,可不能这样啊,刚才说的话还掷地有声呢。”

“我说了什么?”“说可以免除十次作文题目。”

“我说了吗?纪兵,你说说看。”

“好像是说了…”纪班长还是有些正义感的,不过在谭老师的淫威下,可就不一定能坚持了。“老师说了,如果写得好,这次借杂志的事情就不追究了。”这一大一小,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听到了吧,这才是原话,你们两个也听到了?”在纪班长面前,谭老师找回老师的威严和自信。好吧,我忍!

“要是写出一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散文这些考试范围内的佳作,还是可以考虑降低一些作业要求。不过,你就别想着取巧了。”不过,只要一看到江奕,谭老师就总觉得气氛不对。眼睛转向另外几个受气包:“怎么,你们几个还不走,要在办公室里过夜吗?”

“老师,我的作品,我还要投稿的。”现在反腐倡廉正在火热期,这样的作品肯定不差销路。

“老师再看看,有空了再还给你。”

“哈哈哈哈,终于得救了。老江,真有你的,你不会真的几分钟就写出来了那个?”

“纪家的,刚才那事算完了吗?”还能咋地,只能再让这个家伙欠点儿啥了。

“老江,别呀,哥们儿几个还靠着你镇住母老虎呢。还别说,我发现谭老师还挺怕你的,你俩站在一块儿,你才是班主任。”

“嗯嗯,‘老师再看看’,哈哈哈哈,一页纸还要看多久?”杨磊被带动起来了。

“是呀,‘有空了再还给你’,请问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呀?”李宠伟这个闷葫芦也被带坏了。

以前的良家少男呢?

另一边,谭老师终于可以嬉笑形于色了,自言自语道:“小屁孩从哪儿抄来的,写得是挺不错。不过,这次老师算是食言了,帮你一次就算补偿了吧。”

深城,蛇口工业区。

江采终于等到了打电话的机会。“江奕,你给我留的地址我找到了,是一个工厂,可是这里没有一个叫李伟的。”

“是吗?他们是不是等不到老乡,所以已经走了?”废话,我也知道没有一个叫李伟的,这不是要骗你过去吗。

“这可怎么办?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

“别着急呀。你现在不是还有钱吗,先在那里自己找找有没有工厂招工的。”

江采气呼呼的挂了电话,在蛇口工业区附近逛了起来。对于大哥的生存能力,江奕向来是不担心的。这个小时聪明的少年,大时之所以平凡,就是因为爱上了武术、气功,以及金古梁。上一辈子也是以建筑工、搬运工为主要职业。

这时候,江采才明白自家弟弟为啥非要让自己带2000多块钱来深城。还好,这个弟弟又问起来自己缺不缺钱,让自己还能保有几分兄弟情。不过,深城确实太有内容了。每一分都和北方齐鲁省任城市透出不同的气息,这对17岁半的江采来说,吸引力的确不是一般地大。

“靓仔,过来玩会儿呀。”“呵呵,”在一个女儿国里长大的江家两个少爷,对女人自然都是后知后觉。这是江奕以20多年经验得出的教训。

“兄弟,你也是苏江沛州的?”“我是齐鲁省的。”江采操着蹩脚的普通话,还有些不太适应。

“怪不得,咱们算是半个老乡了。我叫李大庆,叫我大庆就行了。”一个30多岁的青年,带着一个公文包,在一个摊位上吃着夜宵。

“我是江采,”江湖人士向来不怕结交陌生人。

“刚来深城吧?”“嗯,没几天。”

“住哪儿?”“旅店里。”

“要是想多待一些时间的话,就跟我来吧。我们这边也有不少齐鲁省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待会儿别哭了,哈哈。”李大庆并不是一个讲笑话的好手,不过对于江采却起到了效果。江奕明确说过:在深城,要找到齐鲁省的老乡。齐鲁人朴实、本分、扎堆。

“那里能打电话吗?”

“旁边士多店有公用电话。你要给家人报平安?”李大庆微微抬起头看了看这个貌似不是乖宝宝的青年。“哦,士多店就是公交站台旁边的小卖铺。”

“我给兄弟打电话说一下,他要我每天给他报告一下情况。”

“哈哈哈,你这个兄弟不错,比你大了不少吧?以前他来过深城?”

“没有,他可能只是放心不下我。”江采不敢告诉李大庆,这个给自己指导和帮助的“兄弟”指的是后面那一半。

江城,《知音》杂志社。

“路遥真有这么惨?”

“写得有鼻子有眼的,名字、对话,得了什么病、什么时候获奖等等,写得很细,看来应该不会有假。”

“要不打电话问一下秦省作协?也就几分钟的事。”

很快,这篇著名作家路遥的文章摆到了总编辑胡勋壁的办公桌。同为中文系出身、同为编辑职业,天生的零距离,天然的同路人,让胡总编辑为路遥的遭遇洒泪不已。“情况确认了吗?”

“有些情况我们也找不到见证者,比如亲戚朋友的索求无度、路遥的感情经历等等。但是只要能够找到见证者的,都旁证了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比如路遥生病、抽烟等,他和妻子的关系、离婚协议书等。”

“真有这么惨?我知道西北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吧,作者是不是太夸张了?还有这里,路遥七岁时被他爹带着,一路乞讨着、过继给了大伯,读书时经常买不起铅笔?”胡勋壁是正统中文系出身,还难以接受这样的“春秋笔法”。

“这两个问题倒是已经确认了。路遥是个名人,这些情况被当地的大人当成正面教材,教育小孩子。”

“《平凡的世界》版权费的情况可信度高吗?”胡总编指的是在文章里提到的央视《平凡的世界》剧组只给了路遥不到1000元钱版权费的事情。

“总编,这个…我们联系不到剧组,毕竟是几年前的事了。”

胡勋壁陷入了沉思。近些年《知音》剑走偏锋、主打感情路线,被部分别有用心者说是“偏离主流价值观”、重回小资产阶级路线。同时,有些作者为了获得稿费也可能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而最恶劣的,就是颠倒黑白、造谣生事。在这方面,《知音》是吃过亏的。“作者的背景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消息?”

“这个倒是没有查到,事实上,任城五中没有找到一个姓江的老师,倒是后勤部门有一个姓江的,已经确认不是他写的。”编辑也很纳闷,黑纸白字写的文章,数个电话过去竟然找不到作者。

“从出发点来看,对于路遥、文化界都没有恶意;对于他的妻子来说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佐证。联系到路遥本人了吗?”

“联系不上。路遥对《知音》有些误解,而且他也很忙。”

胡勋壁也无语了,编辑说的这个“误解”,也算是一种自嘲了。文人尤其是著名作家看不上《知音》这样的下里巴人期刊,让编辑部的人一直耿耿于怀。“我再考虑一下。”

“总编,实在不行就算了吧。”虽然这篇稿件集中了名人、轶事、情感、受众等大火的所有要素,能够发现这样一篇佳作也是作为编辑的幸运。但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路遥现在是文化名人,里面涉及的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出错,都可能是走向法庭的导火索。

胡勋壁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根香烟,编辑知趣地关上门走了出去。他知道,总编是需要做出重要取舍了。这次却猜错了,胡勋壁播了个电话:“老刘,请帮我联系一下潘导。”

放下电话,胡勋壁再次叫来小李编辑,提起笔在“不到1000元版权费”的位置,他的手抖得厉害,写上“680元版权费”,吩咐李编辑:“小李,这篇放在头版,设计一个好的封面,重点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