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明沙

玉明沙

第263章 角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方川的话自然是站在上帝角度看待问题的,所以他觉得那些权贵其实才是毒瘤,是不可调和的,但若是朝廷下派的人能直接与庶民接触,让其知道朝廷的政策,那便不会被权贵驱使,倒是反手便可借庶民之手推翻权贵,打土豪分田地,这还不是信手施为。

但是刘飞星等人虽然是热血青年,被方川糊弄的热血沸腾的想要做点实事,但是对其自家家族的感情还是占了上风的,他们虽然想做点实事,但是更想保住自家的权势,地位,钱财。

所以方川这话就说的大错特错了,因为没有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这就是矛盾点了。

借庶民之手推翻士绅,这不是推翻自己嘛,这怎么可能干。

于是方川又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这资源,人口,都是要达到满负荷的,有一部分人占据了天下大部分的资源,剩下的这些就不够分了,若是磕磕绊绊的能吃饱,这种矛盾就还能调和,若是达到吃不饱的境地,那这种矛盾就要爆发出来了。”

方才感叹那人闻言接口道;“道理谁都知道,但我们家族也是数百年经历数代人才发展起来的,数代人的心血,若是毁于一旦,终究是........”

这话题越说越难受,方才冲那人拱手道;“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

“在下许道,吕兄所言其实言之有理,只是......”

许道?

方川想起来了,方才姜伯言曾言此人喜欢杂书,涉猎极广,那沤粪之法便是此人看过,才研究了个明白,当下客气道;“原来是许兄,方才姜兄曾言,徐兄见多识广,所学包罗万象,在下极为佩服。”

这其实就是江湖规矩,花花轿子人抬人,相互恭维着,这名声就起来了,虽然是江湖规矩,其实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当下许道连连摆手慌称不敢当;“我等研究耗时日久,终无所成,却不想前人早有记载,却被我等束之高阁,此时想来,着实惭愧。”

“先人查缺后人补漏,方能完善,一代一代下去,终能达成不可思议的目标,徐兄过谦了。”

两人一番客气。

方川道;“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口却是在不停的增长,达到一定的程度,资源无法分配,这矛盾,终究是要爆发出来的。”

许道点头;“吕兄言之有理,我亦晓得,只是......哎,莫非只能如此嘛?”

方川摇头;“当然不止如此,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很大的,国家外面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国家的资源不够分配的时候,若不想国内爆发矛盾,那就只能从外面抢,到时分配平均,这矛盾,自然也就消除了。”

许道闻言点头,思索道;“只可惜,我大武东南临海,西接高原,北接大漠,想要施为,并不容易。”

方川点头道;“难度当然是有的,但也不是毫无办法,我大武开朝之初曾打造宝船出海,拿回各种宝货无数,前朝也曾发展海上贸易,这海外国家极多,却并不强盛,但是各种稀有宝货却是不少,只可惜现在资料尽毁,封海堵路,自断臂膀,着实可惜。”

“想要开海,难度极大,只怕是暂无可能,于事无补啊,高原无奈,大漠也无味,只怕,只能等着矛盾爆发了。”

方川却不以为然;“这却不然,大漠广袤,土地无垠,我等却为何无法取到手呢?”

姜伯言此时也兴奋了起来,接口道;“大漠放牧亦可,但是我夏人却无法中粮,便是夺了,也只能弃之。”

方川抚手笑道;“正是如此,我夏人种粮为生,这无法种粮的地方,终是食之无味,得之无异,但这世界上何等的千奇百怪,若是研究出一种能在大漠上种的粮食呢?”

这话说的众人一怔,若是能种粮,那可就是大漠的灾难了,夏人何其多也,这土地就是生命,到时候为了土地,必然有无数人出关,慢慢蚕食,到最后,哪还有放牧的空间?

许道闻言也是眼前一亮;“真有能在大漠上种的粮食吗?”

真不真的,方川自然是不晓得的,他只是之前犯下了一个错误,跟这些世家的子弟站到了对立面,所以才转移话题的,现在看来,这话题转移的还是很成功的。

刘飞星却是蹙眉道;“若是真有,这数千年下来,我们的先辈早就发现了,怎么可能有?”

方川笑了,笑容,是一个老千最好的武器,这显得你成竹在胸,很容易让别人相信你。

“上古时期,有神农尝百草以辨效用,但这天下何其大也,人力终有极限,如何能尽得识遍,那齐农要术里面的嫁接之法,也能令植物发生异变,未必便不能适应草原,只是这是一项耗时日久的工程,想要达成,终其一代人,也未必能实现,就算不能自己研究出来,但是我听说这海外地方极大,未必便没有一种耐寒的植物,我曾听人言说,在海外有一种署状植物根茎,亩产数百担,对种植地并无特别的要求,任你烂地沟壑,都可种植,味道鲜美,另有一种,亩产稍低,但是却极为耐寒,可做主食,味道虽然不佳,但是想必比白小毛家的小米粥还是好喝许多的,各位也都是喝过小米粥的,当知其味。”

许道讪讪;“我却是没尝过。”

方川看了下,发现这许道确实不眼熟,想必当时是没去过白小毛家的人,这是后来被吸引进来的,不过当时还是有许多人的,此时也好多熟面孔都消失了,这说明也是走了不少人的。

这注定是一跳艰难的道路,这些人便是全跑了,方川也一点都不奇怪,他自己都不愿意走的。

闻听这两样食物,众人顿时大感兴趣,纷纷细询。

方川可惜道;“我也是曾听一位道家高人讲述,据说他曾与一家隐士交好,那家人家里存书极多,多是天文海图之类的,还有许多海行记事,里面讲述了许多海外见闻,这两样便记录其中,不过那地方的国王也晓得这粮食可贵,是以并不外传,下有禁令,私带者死,所以记录之人也并未见过,只是听当地人说起,想要找寻,却是无从下手,深以为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