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易逝莫负芳华

韶光易逝莫负芳华

第169章 火炕(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在北方,大部分人家冬天睡土炕的。土炕一般都是通长的,占去屋里大半地方,一头靠着墙,一头挨着窗,中间临墙处还掏着一个壁橱,里面可放被褥衣物。炕头那边自然连着灶台。连着灶台的炕沿,会多出一截尺来高的矮墙,好与灶台加以隔断。炕沿一周都会加一层木板,青砖一般的宽,木质大概极好,因要常年累月地让人坐,年代一久,便被磨出光亮。

炕面上要先铺一层竹篾作的席子,再垫一层厚褥子,最上面盖着一层单子,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床单上开满好看的花,有时也盖一块彩色的油布。炕头上叠放着被褥枕头,睡时铺开,醒来叠起。

每天天不亮,和小兴同屋住着的姥姥早早起了床。她睡在挨着灶台的一边,是最暖和的地方,那是专属家里长者和尊者的地方。起了床,她便从屋外抱回些柴禾,这柴禾便是秋天从田地里收回来的玉米秆、棉花秆,也有一些麦秸、玉米芯、干柴、干树枝之类的。往灶里添了柴,又从小兴写罢作文的本子上扯两张纸,用火柴点着了去引火用。小兴本还在梦里,但柴火冒出的烟常把人从梦中呛醒。姥姥挑起棉门帘,寒风吹进屋子,他们便又往深的被窝里钻。老风箱叭嗒叭嗒地哼起来,一成不变单调乏味又有韵律的调子更让人添了睡意。而不管是烧水,还是做饭,这炕又一点点暖和起来。有时,饭都要出了锅,小兴还赖在被窝里不肯出来。

最暖和的要属过年那几天。那些天里,灶台总闲不下,除了烧水做饭一日三餐,还要炸麻花,炸丸子,蒸年馍。土炕被烧得都有些烫。烫的时候,有点像烙烙饼的鏊子,人要躲得远点,才睡得舒服。

大清早,人在被窝里钻着,不肯起,贪恋那点儿暖。瞅瞅窗外,天色已大亮,但窗玻璃上结着冰花,看不分明。有时,刚要起床,听到北风撒野地呼呼地叫着,就又懒进了被窝。但大人们忙的时候多半睡不得懒觉,要帮着做活计,又要吃早饭,或者有客人要来,再不情愿也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

人从寒风里回到屋子里,先要甩掉棉鞋,直奔炕头,把脚塞进叠放的被子底取暖。暖久了,就再不想离开。一家人吃饭,也在炕上。盘坐在暖和的炕上,手里捧一只蒸红薯,外面的北风呼啸和屋檐挂着的冰溜子。

一方土炕总烧得了十多年。遇到老炕,有时不容易烧暖,要拆了重盘一方。老炕多用土坯制作,土坯要在专门的木模里打。找一块方正的青石板做底,上面支了模子,撒一把草灰,填几锹黄土,再用锤子捣实,磕掉框子,就是一块两面光的土坯,不过这土坯要晒干后才能用。盘炕大概也属技术活,总不能小孩子在炕上一调皮,就给踩蹋。更关键的是,灶台里生的烟火要在里面转个圈,角角落落都走到,才能让整个炕都烧得热起来。烟也能顺利地从烟囱里爬出去。土坯在里面是怎么样的摆设,不大清楚,最上一层也要平整地摆上一层,再用夹杂了麦草的稀泥抹平,连烤带晾,干了就是一盘新炕。

小兴小时候常跟弟弟在炕上打闹,感觉这炕结实地像大地一样。孩子们在炕上睡觉,打闹,有时也趴着翻闲书,写作业,也帮着小兴妈跺馅儿包饺子搓麻花蒸馒头。隆冬时节,天气早冷下来,土炕被烧得滚烫起来,孩子们炕上姿态各异,坐着,趴着,躺着,跟着电视里的情节大叫大笑,或一起议论着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