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

铁腕

236 【全线出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请牢记本站域名“”,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从6月4日开始,贡比涅森林方向的协约**,以夏尔.芒让将军的法第十集团军为主力,在中国第一师的配合下,向苏瓦松方向频繁地组织起小规模进攻作战,夺取德军前哨阵地,调整两军之间的态势。同时,美军第二师开到贝莱森南缘的进攻准备阵地。

在美军第二师和法军第十集团军之间的维莱科特雷森林后侧,马恩河方面军所属法军各坦克部队的坦克,以第八军为支持组成突击集群。而ca集团军所属坦克则以第六师的形式组成另一个小型的突击集群。

如此,整个马恩河战役的左翼,即夏让镇—贡比涅一线五十公里宽的正面上,集中了法军第十集团军(加强第八军)、第六集团军、美军两个师、中**第一、第三两个师,共计29个步兵师(实际战力折合法军标准为33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拥有两千一百零三门火炮,一千一百多架飞机和五百辆坦克。参战法军装备有三种坦克,圣夏蒙式重型坦克、施奈德中型坦克和雷诺轻型坦克,在中国第三师的左翼后方和维莱科特雷森林中开辟了两条森林通道,并构建了两个大型的中转阵地。法军还创造性地准备了载重卡车拖曳平板拖车,可以装载坦克在森林间的急造公路上实现快速机动。

争夺制空权的战斗相比之下更为激烈,协约**组织了900多架战斗驱逐机在地面高炮部队的配合下,基本掌握了战区上空。

对德军来说,苏瓦松西面的频繁战斗、美军在贝莱奥森林南侧构筑进攻出发阵地、中国第三师在114高地群的坚守、蒂埃里堡第一道筑垒线的战斗态势调整,还有维莱科特雷森林后若隐若现的庞大坦克群,都在证明协约**将发起一场规模浩大的攻势,目标显而易见地指向埃纳河——马恩河之间的第7集团军。

察觉攻势和有办法应对是两码子事情。这一次,该轮到鲁登道夫步兵上将头疼了。

苏瓦松西面的战斗迫使德军继续加强两翼的防御力量,而弹药库的“意外爆炸”又令布鲁瑙的部队无法对114高地群和蒂埃里堡发起决定性的进攻。撤退?还是尽快加强第7集团军的兵力和弹药补给?这是一个很难作出的决策。

俄国的**让陷入经济困难的德国国内也充斥着**和反战的呼声,那些从东线抽调而来的军队中,颇有一部分底层军官和士兵们沾染了赤色思想。第六军军长冯.布鲁瑙将军麾下有四个师是从东线抽调来的,问题在苏瓦松冯.瓦德西将军的第八军里同样存在。一旦第7集团军撤退,势必造成一种战败的印象,部队中的反战和**情绪会在顷刻间冲垮军纪和军人荣誉的堤防撤退就等于溃败这是鲁登道夫面临的

第一个现实难题。

第二个难题则是战场态势带来的。中国第三师扼守114高地群,德第六军的6个师在高地群以南——蒂埃里堡之间,如果撤退,势必遭到中国远征军从114高地和蒂埃里堡的两面夹击,缺乏炮弹补给的第六军在野战地形上,处于撤退状态时,能抵挡中国人的进攻吗?很难目光再转向北面一点,看看苏瓦松这个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的情况,法军在频频进攻,一旦德第八军露出一丝撤退的迹象,法第十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一部将发起排山倒海一般的总攻。法国人有强大的坦克群,行程半径是六十公里,作战状态行程半径可达四十公里,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维莱科特雷森林——菲斯莫村的距离,也就是说,公路和铁路线在法军坦克的一次战斗行程范围之内。

两个难题决定了撤退的艰难和风险,那么,加强第7集团军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在德军统帅部的战役计划中,就是准备以第7集团军这个重兵集团占据蒂埃里堡突出部,吸引协约**重兵来援,在第18集团军的配合下吃掉贡比涅的法第六集团军残部,拉平亚眠突出部和蒂埃里堡突出部之间的战线,从而节约出兵力来投入对兰斯的迂回包围战中。

运气不好鲁登道夫认为法军那支炮兵在8公里的射程范围内试射,集中第7集团军弹药囤积点的事件纯属运气不好为此,德军要依靠一条铁路从其他战线上抽出炮弹运到蒂埃里堡突出部战场,补足一个战役基数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这个计算是在不适用炮兵对付协约**的小规模进攻条件下的结果,事实上,补充弹药需要的时间在半个月左右。须知,德军发起埃纳河攻势之前,足足准备了两个月

截止6月5日傍晚,德第7集团军的每门重炮只有12发炮弹,前线直射炮和迫击炮只有23发炮弹,75、88轻炮的炮弹更少,平均每炮只有8发。

鲁登道夫给第7集团军右侧翼三个军(第6军、第8军和预备25军)提供的解决之道是——集中所有炮弹在关键的炮兵战线上。所谓关键战线,就是对付法坦克部队可能发起进攻的维莱科特雷森林方向,以及事关全局的苏瓦松方向。

直到6月6日凌晨一时二十分之前,鲁登道夫都坚决地认为,第7集团军的右侧翼依然是坚强的

夏让镇东北,在可以看到114高地群的ca集团军重炮群阵地上,火炮的放列密度达到可怕的每十五米一门155榴弹炮,而且每个炮连都是前后放列,以至于炮手们必须在炮击敌军的同时,承受重炮发射时对自己产生的强大反冲力。他们的指挥官马建蕃、杨必显头碰头地看着手里的怀表,盯着秒针一格一格地移动

。天空中,一群群夜航的战机在低飞盘旋;蒂埃里堡筑垒线后,第六师整装待发,一道道堑壕上铺设一座座能承载雷诺轻型坦克的“便桥”,一门门75山、野炮,前沿37直射炮和120、60迫击炮已经分派好炮击区域,以便为坦克和伴随步兵的突击提供徐进弹幕和抵近火力支援。

进攻谈不上奇袭,没有一点突然性,完全是依靠实力的硬砸硬打。对此,马建蕃和杨必显都没有意见,至少在第三师传来前沿德军通过114高地群向北撤退的消息之前。很显然,德军不愿意认输,想要使用手中不多的力量抵抗协约**的进攻,为苏瓦松——菲斯莫一线的德军争取更多的补给时间,以恢复战力。

“开火”两位指挥官同声大吼,随即,他们的声音就被淹没在炮兵阵地掀起的一阵风暴之中。

“哐哐哐……”炮口动能让地表的灰尘获得了活力,又因火炮放列过密而造成气流的互相影响,变成一股股可见的灰色旋风。炮手们大张着嘴,双手一有空闲就捂住耳朵背朝火炮,避免炮弹底火击发那一瞬间的强大冲击力伤及自身。即便如此,一组炮手也只能坚持发射10发炮弹就得换上后备炮组。

与炮兵阵地上的情形有些相似,空气被一发发出膛的炮弹刺破,造成的乱流发出尖利的啸声,这种啸声一旦引发就似乎没有穷尽之时,一浪超过一浪,一波强过一波,“嚯嚯……嚯嚯……”像是炮弹在喜悦地欢唱着,向第四师、第三师前沿官兵们宣告——我来了炮兵发威了

连续的霹雳在德军阵地上闪现,把大半个夜幕映得发出灰白和暗红两种交替变幻的眼色。不断的爆炸声被空气的震动传递开来,形成如同雷暴之时的隆隆滚雷声,第一片雷声还未消逝,第三片、第三片雷声又滚滚掠过。

前沿官兵们也像炮兵们一样,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蹲在战壕里尽量让身体不与胸墙接触。那玩意儿在平时能够抵挡机枪子弹和轻炮弹,此时完全就是一个不断震荡着的怪物,谁挨上谁倒霉就算这样,脚底的地面也在摇晃、震颤,冲击波似乎没有被大地衰减一般阵阵传来,震得人脚板发麻、小腿发软,胃部一阵阵的翻江倒海而耳朵、鼻子、口腔里又有包含硝烟味道的空气试图向里面冲撞。

即便如此,步兵们依然是喜悦的。

“蓬蓬……”两发红色的信号弹带着“嘶嘶”声冲上半空。

“蓬蓬……”前沿堑壕里,每个迫击炮连都有一门炮装填了照明弹发射出去。

天空、大地变得更加明亮,白色的强光将地表上的一切物事的剪影投射在地上,投影随着照明弹的渐渐降落而越拉越长。此时,还不需要前沿步兵们出发,后方

,内燃机的“隆隆”声和金属履带的“扎扎”声响起,雷诺17型坦克从后方缓缓驶来,越过官兵们头顶上的“便桥”冲向敌军阵地。

1点50分,“蓬蓬”两发绿色信号弹冲上半空。

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的官兵们默默地跳上胸墙,端着手里上了刺刀的步枪或者轻机枪,在军官们的铜哨声中,尾随徐进弹幕和坦克向前挺进。在第一散兵冲击线后,是重机枪和随进直射炮、60迫击炮组,更后面,是第二波突击队,再后面,是按照射击表和地图发射的120迫击炮群在以每分钟10发的速度抛射出弹丸,破坏德军阵地的铁丝网,杀伤堑壕内的步兵,摧毁预定地段上的机枪火力点。

在蒂埃里堡第一道筑垒线出击的同时,114高地的第三师6旅为左翼,铁路线东侧的第二师全部为右翼,两把尖刀对准了公路、铁路之间的53高地对向运动。总部、各师的7个105榴弹炮团向那里倾泻着成吨的炮弹。

第三师的西北面,美军第二师所属的第四海军陆战旅在哈伯德准将的指挥下,向贝莱奥森林前的德军贝莱奥村阵地进攻。他们的战斗注定是牵制性的,无非是保障第三师的侧翼安全。因此,方面军炮兵指挥部没有为海军陆战旅分派炮火掩护,由美第一军和第二师所属炮群支援步兵的进攻。

没有战斗经验,更没有组织大规模进攻战斗经验的美军第二师,在步炮协同方面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中国远征军,甚至连法军都不如。炮火覆盖性射击半小时之后,海军陆战旅的九千多名官兵与中国远征军正面攻击部队同时跳出堑壕,排成四行散兵攻击线,每人左右相距四米,每行前后相距100米,勇敢地大踏步前进。他们不知道,在掌握侧射和纵射火力的重机枪手眼里,这个进攻队形密度实在是可以成群打到的最佳标靶。

更远的北面,法第八军在坦克集群的掩护下通过森林,向菲斯莫进军。再远一些的埃纳河南岸地区,第十集团军的第一梯队6个师超越印支312师的防线,在右翼的中国远征军第一师配合下,跟随徐进弹幕向苏瓦松进攻。如果战局如高司预计中那般发展的话,他们在天亮之前就能得到坦克集群从菲斯莫方向的支援。在第一梯队之后,第十集团军还有4个师的第二梯队,以及第六集团军贡比涅集群两个师和312师担任的第三梯队。如同中**第2、3师作对向运动一般,实力较弱的法第五集团军也从维尔昂塔德努瓦的阵线上发起策应性德进攻。不过,高司没有寄希望于第五集团军,而是期望着第十集团军能够顺利地攻取苏瓦松,关闭蒂埃里堡突出部的大门。

德军,失去必要炮火支援密度

的德军第7集团军左翼兵团三个军就是20万人的轻步兵,在协约**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炮火、坦克和步兵协同进攻下,即便是最有战斗力的德军单位也无法抵挡钢铁组成的洪流。

蒂埃里堡地下作战室里,无线电通讯开放了,各部每隔半个小时就会向总部通报战斗进程。

石铿和蒋方震陪着“客人”魏刚将军,一边品着梅特尔将军馈赠的红酒,一边轻声谈笑,时不时地扭头看看参谋们在巨幅地图上修正各部的当前位置。在那里,整个战局发展一目了然。

4时20分,53高地被第二师攻克、大批没饭吃的德军重炮被俘,德第六军被合围。

4时25分,美第二师报告进攻不利,这个坏消息并不影响大局,甚至可以说是石铿有意安排的。美二师攻击不顺而中国远征军除第一师之外的5个师进展顺利,被合围的德第六军很有可能向贝莱奥方向转进,马建蕃和杨必显会很乐意地看到德军乱哄哄地离开掩体向贝莱奥村涌去的

6时零3分,第一师报告收复库里克尔。这个消息引发了作战室里的参谋军官们的一阵欢呼……。.【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