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儿女传

农家儿女传

第90回王高参细说隆中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话说人世间的诸多事情,常常是大有人喜,也大有人忧。仙源县关于兴建二龙口水库的大事,持“主建”意见的人们心喜了,持‘缓建’、尤其是那些持‘反建’意见的人,一个个也就忧心忡忡了。

在激烈地争辩和商讨中,思想有了转变,意见也有了改变的,也大有人在。李大鹏就是从摸棱两可、或者说五心不中主的状态下,将天秤法码逐渐开始偏向“主建”的、重要的一个。

而有的人,则说不上主建、缓建或反建。或者说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概念;而且,他们对水利事业也不太熟悉,不过随大流而已。

因此,他们对王志业的八句话,根本就未曾听懂,只觉味同嚼蜡,不免交头接耳,纷纷议论:“只听得‘三’呀‘三’的,什么意思啊?”

有的甚至说:“讨论修不修二龙口呢,怎么吟起诗来了?这可不是吟诗作画的场伙哟?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啰里啰索,不切实际!”

然而,大事自有明白人清楚明了。在这关健时刻,一直未曾开言的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商汉生说话了。

这人四十出头的年纪,与王志业是同龄人(略小几岁)。但他是行伍出身,参军转业后,当上了山阳公社武装干事。此后,他逐渐当上了公社武装部长、公社副书记、公社书记兼县委委员。x县委成立时,他进入常委班子,兼r县革委副主任;不久,又升r县委副书记。

他是个性格直爽,朴实忠诚,做事认真负责,且说干就干的人。他不喜欢别人说话绕圈子,最讨厌行为表里不一。

他在县领导班子中,分管农口一块,水利战线是他当管的部门。对于水利上的业务、特别是技术,他还不十分熟悉。但对于水利上的行管工作,他也算是比较内行了。

关于兴建二龙口水库的事情,他原则上早就赞成尽快上马。但在理性和细则上,他还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因此,会议虽然开了这么长的时间,他还一直没有发言。

听了王志业关于破解重重施工难关的八句话之后,他觉得蛮有门路,因而笑容呈上脸来,问道:“老王呀,你能把这八句话,逐一解释一下吗?”

王志业道:“能!商主任,下面,我就一句一句地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解释清楚。不然的话,正如有的同志所议论的:只听‘三’呀‘三’的,什么意思?现在,我先解释第一句:三万精兵三班轮。”

陈守中冷冷地问:“‘三万精兵三班轮’,如何一个轮法?”

王志业道:“就是说,在大坝填筑过程中,上足三万精干劳力,每日分做三班,每班一万人,轮流施工运土。”

陈守中问:“你是说,上三万人,就解决问题了?”

王志业道:“不是。这个三万,是专指负责运土的人数。至于在土场上挖土、装土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配套服务人数,我还没有细算,大致还需要一、两万人。这就是说,修建二龙口大坝枢纽工程的总人数,需要保证在四到五万人。”

他接着道:“第二句是:百万土方百日分。”

陈守中又问:“怎么个分法?”

王志业道:“二龙口大坝工程的填筑方量,设计不是一百万立米吗?这个数字,的确是很大。尤其是对二龙口狭窄的施工场地和短促的施工时间来说,确实有些吓人!但我们把它逐一分割开来去对付,就会容易破解了。这就是说,百万土石方,我们以足足一百个施工日去运输和填筑,每日不就是一万立米吗?”

陈守中再问:“每日能完成一万立米吗?”

王志业笑道:“陈局长,请听第三句:三人一日一方土。就是说,平均每三个人一天完成一方土的运输任务。这句话的意思,是前两句‘三万人分为三班,每天完成一万方’的再分割。”

这时,陈守中不再问了。因为,作为一个县水利局的老局长,他当然知道,三人一天运输一方土,不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关。

但是,为了让不是个中内行的人都清楚,王志业替大家自问道:“那么,三人一天能不能完成一方土的运输任务呢?我告诉大家:能!但不是很轻松,还需要想办法切实保证!”

商汉生道:“你具体地说明白些,如何切实保证?”

王志业道:“一方土是个什么概念呢?形象地说,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大小一般的土工撮箕,满满四十担。那么,在运距来回三公里的条件下,三人一天能不能挑运满满四十担(平均每人十三点三担)土呢?我认为还有问题!”

商汉生问:“还有什么问题?”

王志业道:“因为,这就要求每人每天平均来回要走四十公里路——百日之内天天如此,人人如此,挑着重担如此,成千上万人的大队伍如此,这是很困难的。”

他又自问:“那么,三人一天能挑运多少担呢?我认为三十担(平均每人十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即只需每人每天来回走三十公里路。这样,百日工夫,就能坚持下去。”

商汉生问:“那,要达到三人每日四十担,还差十担呢!这又怎么办?”

王志业道:“三万运土人数是不能增加的了。再加,就会造成拥堵,反而会影响进度,使问题更加严重。”

商汉生着急了,问道:“那怎么办?又不能加人,又没有机械设备搞运输?”

王志业笑道:“我们虽然没有机械,难道没有半机械、土机械吗?”

商汉生和好几些人问道:“什么半机械、土机械?”

王志业笑道:“鸡公车嘛!”

商汉生等人一齐重复道:“鸡公车?”

王志业道:“对,鸡公车!在我县西中部、西北部,群众不是有使用鸡公车搞运输的习惯吗?上个月我到sy区余家坪公社去调查旱情时,还看见好几个群众用鸡公车运水呢!”

原来,王志业所说的鸡公车,又叫独轮车。其结构简单,主要由主独轮(承重兼行驶)、车架(安装在轮轴上、架上放车篓装货物)、双腿(安装在车架的双把上、放下时起支撑作用)、小独轮(安装在车架最前面、收缩成公鸡头的部位,行驶在上坡或过槛时,起过渡作用)等部件组成。

另外,还有一条约五十公分长的扁担,扁担两端系有绳索。使用时,车夫将扁担挑在肩上,再将扁担两端的绳索套在车架尾部的双把上,配合双手,一起承担重量。然后,用双手掌稳双把,推着往前行驶。因其状(尤其是头部)形似公鸡,故称鸡公车。

这种鸡公车,除了主轮的轮箍是铁箍外,其余部件全由木材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制作不难,只需一人驾驶,一般能运输二三百斤(越是身强力大者,越能多运)货物;且能在田塍般的小路上行驶。因此,它自古就成为仙源县中、西、北部大半个县一种传统的运输工具。

所以,当王志业说出鸡公车来时,好些人都如梦方醒,纷纷道:“啊!不错,不错!用鸡公车运土,一般劳力能运两三担,至少一人能顶两个人!”

王志业笑道:“正是呢!我想,运土者每班一万人,全部使用鸡公车是不可能的;但能有三千三、四百辆鸡公车,即三人中有一人用车,就完全不用发愁三人一日完不成一方土了!”

陈守中对王志业的方案,没来由地感到不满意。因此,他想也没想就问:“老王啊,你空口讲什么空话?二龙口工程要是定下来,准备时间也会非常仓促,不过个把月而已。你需要三千多两鸡公车,一时间到哪里去弄?这不是纸上谈兵吗?这照样会耽误大事的!”

王志业胸有成竹地说:“陈局长,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不会那么难。我估计,我县民间,现即要凑,就能凑个千儿八百辆。就是一辆都凑不到,也难不住我们啊。一个月赶制三千辆鸡公车,每天不过一百辆。”

陈守中道:“每天一百辆又从哪里来?从天上掉下来吗?”

王志业笑道:“不错,正是从天上掉下来!”

他缓缓解释道:“不过,这天不是头顶自然天。”

陈守中问:“那又是什么天?”

王志业笑道:“人民群众天!”

商汉生大笑道:“我明白了!你是说,发动人民群众解决这一问题?”

王志业笑道:“正是!知我者,商主任也!”

他接着说:“我调查过,二龙口设计灌区内的十二个公社,有一百多个生产大队。那就是说,每个大队平均每天只需要赶制一辆车就行了。难道,我这是纸上谈兵,是空口说空话,会耽误大事吗?”

商汉生道:“老王,你这计路,考虑还是蛮周到、可行的。但我担心,一日三班,每班都有上万的人搞运土;其中,还穿插着好多人为之服务。在那种场伙下,不能保持道路畅通,也是个大问题呢!请问,你有什么办法足以保证道路畅通?”

要知王志业如何回答商汉生,请看下一回:军营组织军事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