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儿女传

农家儿女传

第167回小知青事议搬迁难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话说敬二姑见贺光辉带了金玉龙等人去,一面欢迎,一面笑道:“添了客人,还得要重新煮饭弄菜呢!”

小辉忙笑道:“二姑,莫急,莫急,我来帮你!”

玉龙等人也道:“二姑,我们来得不巧,又要你重新煮饭,麻烦你了!”

二姑一面动手煮饭,一面说:“不要紧,麻烦什么呢?不过加点饭,加点菜罢了。再说,你们是客,没事请都请不来的!”她见小鸾等人要动手帮忙,又忙推辞道:“不用,不用!你们只管休息,有小贺帮我,就足够了!”

这时,小辉给他们三人端了开水来,也说:“没有什么忙可帮,你们不用客气。”说着,他就帮二姑择菜去了。他见二姑装了一碗小干鱼儿来,便问:“哟,这是哪里来的干鱼儿?”

二姑笑道:“要修水库了,前些日子队里放堰干塘,大鱼全都卖给了这工地上的食堂,小的便分给了队里的社员。你们几个,也分得了几碗,我帮你们晒干了。昨日,我给他们两个煎了一碗吃。今天你回来了,又来了客,也煎一碗吧。剩的还有一碗,等你们几时回来齐了,再煎。”

这里,玉龙几人一面喝水,一面欣赏那大屋的建筑结构。

小鸾坐不住了,说:“这房子修得真好,饭也还要一会才弄得熟,我们何不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识见识?”

玉龙笑道:“好啊,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正想起身看一看呢。”

杨东升也笑道:“既然你们两人都想看看,那我就给你们引路吧。”

于是,他三人与小辉打了一个招呼,就出去了。他们先在院内慢慢地转了一圈,欣赏那精细的雕刻,赞叹那生动的绘画,感慨那房屋的结构,内心不禁升起一种爱慕之感。

然后,他们又从大门里出来,围着那大屋慢慢地转了一圈,只见房屋气势雄伟,四周林木苍苍,环境清幽,良田成片,实在是个居家兴业的绝好地方。

杨东升介绍道:“据说,吴家祖上修建这座大院时,前后用了三年时间,花了上万的银子。从他们祖上传到到如今,这房子已有一二百年了。”

玉龙问:“这吴家如今没有后人了?”

杨东升道:“应该还有,但他们都陆陆续续地、分散地搬迁到外去了。如今住在这里的,虽然也还有几个是其后代,但也隔得久远了,归其所有的,也仅仅是他们所居住的那几间房屋。对于这整所大屋,他们与其他后住进的外姓人一样,已不再拥有主权。”

玉龙问:“这么说来,这所吴家大屋的主人,是如今居住在这里的十多户社员?”

杨东升道:“是的。这大屋,如今属于居住在这里的十多户社员。”

玉龙下意思地点头道:“嗯,这就好办了。”

小鸾不明其意,问道:“小龙哥,你说什么?”

玉龙道:“哦,我是说,属于社员群众,那就容易说服了。”

小鸾也未究其根底,而是感慨道:“他们吴家祖上,虽然留下了这样庞大的房、地产,后代却无人能继承下去。看来,人们为了私欲而呕心沥血,终有何用?”

玉龙笑道:“这正应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古诗句的意境。小鸾,你小小年纪,怎么也会有这悲天怜人的感慨?”

小鸾笑道:“说我‘小小年纪’,好像你成了长辈似的!”

玉龙笑道:“别见怪,我并非要充大。我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回事情呢。”

小鸾道:“你想的另外一回事情?那是什么事情?”

玉龙道:“叫我想的是呀,这世间积累下来的物资财富,本就属于社会,属于人民大众。如果没有个人来继承,也会有人民大众来继承。”

他还另有感慨地说:“只是,这水库修起后,明年一蓄水,这里的一切都要葬身于水底。这正是,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了。”

他三人正闲谈时,小辉来喊吃饭了。于是,他们回到了知青居住的房间里。

这时,去队里参加搬迁会议的两个小知青,也回来了。他们一个姓钱,一个姓侯。

大家一起吃饭时,玉龙便问:“小钱、小侯,怎么样,你们队里搬迁的事儿,商量好了吗?”

小钱、小侯道:“哪里哟!乱成一团饼,吵得一团糟,这一时之间,如何能商量好?”

玉龙问:“为什么?”

小知青道:“大家都不愿意搬迁呗!”

玉龙道:“水库修起后,库内就要蓄水被淹没了,不搬迁怎么行,难道住在水里不成?”

小钱、小侯道:“他们说要搬到山上去住。”

玉龙问:“搬到山上去住?这一是不方便;更重要的是田土淹没了,种不成粮食了,大家吃什么呢?”

小钱、小侯道:“社员们说,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水库修好蓄水后,田土虽然淹没了,但山还在,而且又有了广扩的水面。他们插不成田、种不成地了,可以从事林业和渔业生产来为生。”

玉龙想了想,又问:“大家都是这种思想,都不愿意搬迁吗?”

小钱、小侯道:“对,几乎全都是这样!连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们,也没有几个思想通、愿意搬迁的!”

玉龙又笑问:“那你们呢?”

小钱、小侯道:“我们好办,搬迁不搬迁,都不要紧。知青不过插队而已,到哪里不是插队?横竖听上面的安排就是了。”

说着,大家吃完了饭。玉龙等四人谢过二姑,便告辞回指挥部来。路上,他们又议论起了淹没区搬迁的事情。

杨东升道:“刚才两个小知青讲的,只怕还不止这一个小队是这样。我听说,金龙溪和玉龙溪两个大队的群众,都不肯搬迁呢。为了这件事情,我们公社的干部,除了看屋和上水利工地的,全都到这两个大队的各个生产队,开群众会动员去了。据说,这项工作很不好做。”

玉龙皱眉道:“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啊!”

小鸾道:“小龙哥,你这不是看戏流眼雨,替古人担忧么?水库修起后,水蓄上来了,谁还会坐在水里不搬迁?难道他们想喂鱼虾?依我看,到时候,只怕他们搬都搬不赢呢!再说,这些事儿,自有领导考虑决策;你一个办公室小秘书,又没有派你这项任务,想这么多做什么?”

小辉也笑道:“大哥,小鸾说得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就别管宽了。”

玉龙道:“我不是吃多了,想要管这么宽。可是,你们哪里知道?搬迁的事情,关系到民生大计!我在县档案馆工作了这几年,在整理档案中,从好些文件和资料中得知,这二十多年来,全县修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发挥了极大的效益。这是大好事。”

他转而道:“但是,在大得中,也造成了不小的失。其中,就存在着一个搬迁安置不善,至使淹没区有关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困难的问题。因此,他们与水管单位闹矛盾的现象,不时发生。所以,我们兴建二龙口水库,一开始就要想到,必须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而且要落实下去。”

小辉问道:“大哥,你想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玉龙道:“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想妥善地解决,也许我永远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但我有两个思路:第一,建一项水利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就要除一方灾害,美一方山河,获一方效益,富一方人民。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是白建,至少是不完善。”

小辉、小鸾同时问:“那第二呢?”

玉龙道:“第二,建一个大、中型水库,就要灌区、库区,同步建设;即要让灌区人民和库区人民同时受益;决不要使库区人民受到失去家园的巨大损失后,而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和应有的补偿。”

杨东升笑道:“金秘书,你这两个思路不寻常啊。我可以断定,这是大得人心的。如果按照这两个思路去做,一定会受到广大群众地积极支持和拥护!”

小辉也笑道:“细细想来,大哥这思路,还真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思路!”

小鸾听了道:“得人心也好,为人民服务也好,我看,暂时不要管这么宽,好不好?难道,你们想把小龙哥累死吗?”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回:金玉龙计献双十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